13日清晨,天還沒亮「我們的島」記者跟著基隆河巡守隊志工,來到松山彩虹橋,等待一群遠道而來的嬌客,冬候鳥-鸕鶿。
以往想要一睹鸕鶿群的身影,可能得跑到金門或是嘉義鰲鼓溼地等較為自然的棲地環境。台灣北部則是1992年首次在新山水庫記錄到鸕鶿出現,之後零星出現。2018年有民眾在基隆河流域意外發現一大群的鸕鶿群穩定度冬的蹤跡,讓許多愛鳥人士興奮不已,沒想到可以在台北市區看到鸕鶿覓食、飛翔的畫面,被基隆河錫口巡守隊隊長林素瑛形容為世界級的景觀。之後有網友在網路社群成立「基隆河鸕鶿網」,基隆鳥會和松山社大號召社區及志工每天清晨六點到七點,紀錄鸕鶿覓食、棲息的場所,累積長期觀測記錄,並舉辦導覽活動。
根據志工調查,從七堵、六堵、五堵、汐止、南港、內湖、松山、大直到劍潭的基隆河河段,每年的10月下旬到隔年3月,都有機會看到數百隻鸕鶿群起飛翔,有時甚至可高達上千隻。林素瑛表示,每一年的鸕鶿群約可吃掉30-40萬隻吳郭魚。
不到半個小時,彩虹橋的這群鸕鶿大軍覓食完畢,在橋上成群飛翔,最後飛離松山前往南港,回到新山水庫集水區棲息。守護鸕鶿的這群志工有個心願,希望促成淡水河流域成立鸕鶿生態保護區,讓這群黑色大軍,能永續安心前來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