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完屍體,然後呢?野生水禽肉毒桿菌症之監測與管理建議

陳貞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時值初春,已經可以感受到臺灣南部艷陽所帶來的高溫,讓原本已經因為冬季枯水期而逐漸下降的水位更容易受到氣溫的影響。

過去幾年每到這個時期,高屏溪流域近出海口區域都曾有水禽肉毒桿菌症的紀錄。禽類肉毒桿菌症的爆發主要是因食入C型或D型肉毒桿菌毒素所導致,毒素來源則是存在環境中的肉毒桿菌在大量複製分裂過程中所產生,肉毒桿菌為厭氧菌,複製過程中除了需要特定的氣溫條件,更需要處於低氧或甚至無氧的環境,也因為此特性,禽類肉毒桿菌症的爆發總是發生於特定的空間與時間狀態下,如高溫、低水位、低溶氧及泥灘底質的環境中。

2019年2月下旬至3月初,同一個區域再次發現許多野生水禽,因為肉毒桿菌毒素而造成的傷亡。這次的爆發,共撿拾了約6百隻死亡或中毒水禽個體。

 

被動地撿拾屍體只是一個無效功,對於疾病管理並沒有幫助

針對禽類肉毒桿菌的預防與管理,國內的管理單位及民間團體仍然以移除棲地環境中死亡之野鳥及魚屍為首要目標。雖然屍體為肉毒桿菌複製並分泌毒素的良好場所,並由蠅蛆或其他介質經食物鏈導致水禽中毒,但由於在溼地環境中人工移除屍體的效率不佳,因此經由移除屍體來管理棲地環境中的水禽肉毒桿菌症已經逐漸不再被其他國家所使用。

經由標記再發現的研究過程,許多研究發現棲地中屍體被發現而後移除的比例介於1-32%之間(1, 2, 3 ) 。加拿大的研究也指出,於積極移除屍體與未移除屍體的溼地之間,野生綠頭鴨的存活率並沒有差異(4)。這些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即使花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進行屍體搜尋及移除,仍有極高比例的屍體不會被發現及移除,因此對於此疾病的管理與預防沒有助益。


也就是說,移除溼地環境中的屍體對於肉毒桿菌症的預防及管理,其實成本很大但效果極為有限。

 

一個盡責的管理單位必須有能力精確地預測疾病發生的時間與空間

相較於移除死亡水禽屍體的管理做法,近來世界各國主要針對棲地環境進行肉毒桿菌毒素進行監測,並了解導致肉毒桿菌症爆發的相關環境因子,以便進行預測及管理(5, 6, 7)。畢竟,比起被動地等待疾病發生後再去撿拾屍體,預防疾病的發生更為重要。由於肉毒桿菌症是因食入毒素中毒而產生,因此於爆發初期,發生地點之急性死亡率較毒素經過稀釋的周圍區域更高,經由記錄死亡個體之分布地點,可協助進行爆發核心地點的判斷,再經由棲地監測了解導致的原因,如氣溫、底質、水位、溶氧及水中有機物濃度等環境因素與毒素產生之間的關係,可對肉毒桿菌症的爆發進行準確的時間與空間預測,如此才可有效進行預防。然而,國內從未執行過環境中禽類肉毒桿菌毒素濃度的監測,此外,我們現在仍然缺乏精準及有效率的棲地監測工具,因此發展適合的禽類肉毒桿菌毒素分析流程及工具仍屬必要。與其被動地等待疾病爆發,我們應該要有能力掌控疾病爆發的時間與空間,才能有效達成防疫的任務。

相關文獻:  
1.Stutzenbaker, C. D., K. Brown, and D. Lobpries. 1986. Special report: an assessment of the accuracy of documenting waterfowl die-offs in a Texas coastal marsh. Pages 88-95 in J. S. Feierabend, andA. B. Russell, editors. Lead poisoning in wild waterfowl.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Washington, DC.
2.Cliplef, D. J., and G. Wobeser. 1993. Observations on waterfowl carcasses during a botulism epizootic. Journal of Wildlife Diseases 29:8-14.
3.Wobeser, G. 2002. Disease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wildlife. Revue scientifique et technique (International Office of Epizootics) 21:159-178. 
4.Evelsizer, D. D., T. K. Bollinger, K. W. Dufour, and R. G. Clark. 2010. Survival of radio-marked mallards in relation to management of avian botulism. Journal of Wildlife Diseases 46:864-877.
5.Rocke, T. E., N. H. J. Euliss, and M. D. Samuel. 1999.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avian botulism in wetlands of a northern California refuge. The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63:358-368.
6.Rocke, T. E., and M. D. Samuel. 1999. Water and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avian botulism outbreaks in wetlands. The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63:1249-1260.
7.Soos, C., and G. Wobeser. 2006. Identification of primary substrate in the initiation of avian botulism outbreaks. The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70:43-53.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