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十三億

採訪/撰稿 陳佳珣
攝影/剪輯 葉鎮中

民國71年,台鹼關廠後,併入中石化公司,這塊地就一直維持著現在的樣子,一直到市政府所開闢的道路徵收了部分中石化的土地,而開啟爭端。

在環保團體強烈的質疑與監督之下,檢測工作一步步展開。從田野調查中,黃煥彰老師相當確定很多地方有污染的問題,在每次調查後,都驗證了環境污染問題確實是很嚴重。一直到現在。

台灣公害史上最高金額的補助案,發生在台南市的中石化安順廠,安南區的四草里、顯宮里跟鹿耳里的居民,住在污染的環境下,政府掩蓋真相二十年,導致當地居民長期食用遭受汞與戴奧辛污染的魚蝦貝類,這幾年,癌症像病毒一樣在這裡蔓延,一段段悲傷的故事有多少人的淚水。

公害事件經過媒體大篇幅的報導,而成為台灣知名的污染地區,行政院一下子通過了台南市政府所提出的13億元的污染處理以及當地居民的醫療與生活照顧,龐大的利益卻已經造成地方的流言四起,在沒有完整評估而倉卒提出的十三億元該怎麼用,才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 

  
側記

台南社區大學理事長黃煥彰老師,媒體比喻他像電影「永不妥協」中,追求真相的女主角,電影的情節簡單多了,黃老師要面對的事情很複雜,監督中央到地方的公部門一舉一動,偶爾要到立法院參與公聽會,當地的田野調查,或是新發生的事情,他與社大的同仁都會來做紀錄。黃老師有一本記事本,裡頭紀錄了他所訪問的家庭的點點滴滴,從他們的工作、飲食來源、魚塭、身體狀況等等。努力的四、五年,政府對當地總算有更多積極的作為,他認為政府要公開道歉,承認錯誤,並且扛起所有責任。他是我從事採訪工作以來,最有實踐力的環保運動者。

集數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