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相關文章

檳榔樹下的獵人

2000-05-01

雖然和日月潭只有咫尺之遙,但日月潭的水,卻無法映照出潭南的容顏。921之後的潭南部落,正在重新面對自己的位置,重新在自己的土地上,檢視部落的過去與未來。

如是生活 如是Pnag-cah

2000-05-01

Pangcha是阿美族語『阿美族』的意思,阿美族阿公Lekar makur是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的頭目,我們跟著阿公的腳步在山林間穿梭,儘管阿公已經信奉了耶穌,但是阿公仍舊秉持著傳統獵人做法,阿公說看收穫成果之前,他都會先竹占,竹占的竹子是很重要的,阿公說要找尋不曾被跨過或是被撒尿過的竹子,也不能是被砍過再長出的,找到竹子做好準備工作後,他就開始竹占,問問Mialaw看今天設置的陷阱有沒有獵物,...

廢土的旅行

2000-04-24

地震來了、房子倒了,倒塌的房子混雜著破家具及垃圾,最後去了哪裡?921地震之後,產生了3000萬公噸的建築廢土,這樣龐大的廢土量,是平時台灣營建廢土的兩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政府在地震之後以緊急命令的方式設置了許多廢土臨時棄置場,然而這些廢土棄置場的位置是否適當呢?

蘋果的哀愁

2000-04-17

誰可以買賣天空、販售大地?大梨山地區的高山農業是一道難解的國土規劃問題。政府於民國58年頒布德基水庫治理方案,明定土地坡度在28度以上的農地必須強制收回,時至今日,1,117公頃的超限地只收回200公頃,並數度引發執行單位與農民的對立衝突。歷史留下的傷口依舊,受傷的土地仍然只能在時間的流逝中嘆息。

斷水殘流(下)

2000-04-10

沒有水這件事,關係著松柏村的存亡。 民國六十八年水果開放進口以後,原來有十八戶的松柏村,地利日漸枯竭,水果的經濟價值愈來愈低,使得願意留在山上工作的年輕人愈來愈少,現在住在松柏村的只剩下三戶不到十個人。

斷水殘流(上)

2000-04-03

松柏村,民國四十九年中橫開通後,退輔會為了安置退除役軍官,在路的兩側從事農墾工作的第一個村莊。經過朋友引介,王金聲帶著妻子與小孩來到梨山,領了退輔會給的二甲地,開始拿起鋤頭在山坡地上種下了一株株價錢如金的蘋果樹,期待更美好的生活。

站在勒嗨漾上

2000-03-27

「勒嗨漾」是大甲溪上游泰雅部落對於土地的呼喚,隨著昔日梨山水果黃金十年的風光,當地的族人從原始的茅草屋大躍進入現代化的華樓,結實累累的果樹除了帶來令人目炫的財富,也切割了梨山泰雅人和勒嗨漾的臍帶;原本被視為族群生命的勒嗨漾,如今卻是新台幣的代名詞。隨著進口水果的開放及可預見的WTO的衝擊,年輕人在勒嗨漾上找不到新台幣的方向,老一輩開始懷念只有地瓜和小米的勒嗨漾,而數十年來無私地創造地利、默默為泰雅人守候的勒嗨漾,是否已尋覓出她明日的方向?

河中有魚

2000-03-20

文明總是發源於流域,,但河流也總是遭到文明無情的蹂躪。魚蝦漸稀,河水漸濁。大甲溪流域的生態破壞,並非是無聲無息,獨自安靜的混濁凋零。水中生物更不是憑空消失,沒有原因。走近大甲溪,看見河中有魚,河中仍有魚,只是岸上的人,看不到魚的眼淚,聽不到牠們的嗚咽嘆息。

三月的禮物

2000-03-13

春回大地的三月,到處充滿生機,阿美族人在黑夜中行走到海邊,拿著手電筒,在岩石上找尋蟹類及其他食物,這是海的禮物,是阿美族的珍饈。烹煮過後,在門口映著夜色喝著酒享受鮮美食物,是阿美族的簡單又純樸的生活寫照。在阿美族的生活中,上山採箭筍、溪邊撈綠藻、海裡捕魚捉蝦,用水烹煮或加鹽醃漬,都是取攫自大自然,是大自然贈與的禮物,本集呈現阿美族人如何與自然和相處之道。

莎拉茂鱒 對不起|環山部落的鮭魚冤獄

2000-03-06

1917年,日治時代的秋天,日本巡警在宜蘭發現了一名下山兜售新鮮鮭魚的泰雅族青年。因為鮭魚屬於寒帶的迴游性魚類,當時只有日本貴族能由日本進口與享用。環山部落的泰雅族青年堅稱是從大甲溪上游捕獲的。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交界的臺灣,怎麼會有鮭魚?因此以偷竊罪羅織入獄,由於事後找不到失主,改以違反出山規則,罰款了事。 這件鮭魚冤獄,成了臺灣愛國志土指責日本當局的重要題材。...

天地不仁

2000-02-28

二月下旬,落在九二一災區的春雨,猛暴地沖刷在地震時受損的山丘崖壁,土石隨著劇雨,滾滾流向山腰下,災民好不容易胼手胝足重建的家園。二十五日那天清晨,緩緩下滑的土石一寸寸掩蓋了鍾木生老先生才建好一個月的鐵皮屋,眼睜睜看著自己晚年的寄望淹沒在滾滾黃流中,八十五歲的老人無助的吶喊,請政府替我想想辦法!但是已經半年了,沒有人來告訴他,他的家園已經不適合再居住。

築水

2000-02-21

過去,對於水資源的管理,興建大大小小的水壩是我們慣有的解決方式,為了合理水壩的正當性,相關單位總是宣稱可以為地方帶來好處,來消弭當地居民的反對,強化非當地居民對水壩的認同。然而,經過這數十年,當初的說法在住民的眼中,卻成為了謊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