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相關文章

鋤頭下的春天

2000-07-31

早在光復之初,信義鄉就是台灣有名的林地濫墾地區,從當年的香蕉到今日的檳榔,「無辜」的農民以各種方法,蠶食鯨吞,濫墾面積之廣,影響之鉅,有目共睹。但就在九二一之後,信義鄉居民發動有規模的抗爭,要求台大實驗林「還我祖先的土地」,愈演愈熾

尋根

2000-07-24

早上8:00,雙龍國小的校門口昇起了白煙,布農族小朋友高吭清脆的歌聲從教室裡傳出來,揭示著畢業典禮已經開始。一早,村子裡的老人、家長、小孩全都聚集在這所學校,老人們穿著傳統服裝坐在台階上,聊著傳統、哼著族裡的歌謠,為的是能在畢業典禮時將古老的傳統傳承下去....

布農

2000-07-17

南投縣信義鄉雙龍村,一個布農族的部落,百年來布農族的祖先,翻過中央山脈、沿著濁水溪,定居在信義鄉。順著河由水里鄉進入民和、地利到雙龍,驅車沿街雙龍村,可以感受到雙龍村仍試圖保存著布農族的傳統文化。

在子孫的土地上

2000-07-10

日月潭南方的部落潭南,族人百年來賴以為生的森林,歷經日人與國民政府來台後的無限制的砍伐,五十年裡,森林變成檳榔樹與滿山攀爬的龍鬚菜,變形的山林在九二一之後成了光禿的破碎的土坡,昔日族人的生命之泉─好蘭溪,也在不經意的當頭乾枯了,一部潭南產業發展史,也是一頁台灣林相死亡記錄,更是台灣環境的縮影。

回到森林找頭路

2000-07-10

過去,原住民在森林裡自給自足,游耕焚墾,打獵營生。但後來有另外一批人來了,獵區變成了林場,狩獵民族變成了逐林木而居的遊牧民族,如今伐木的歲月過去,伐林變成了「造」林。這一群人,從南方的霧台出發,他們在試著在平地地人建構的整齊森林間,尋找過去族人奔馳的狂野山林。

困在山上下不來

2000-07-03

「我們的島」自開播以來,走遍島上每個角落,記錄台灣的土地,上山下海完成任務,為世代島民留百年見證。為了拍攝林班工人的生活,企畫張岱屏、攝影師陳添寶和攝影助理陳志昌,在2000年6月8日冒險進入台灣的綠色心­臟-中央山脈的丹大林區。但是611地震讓他們在海拔2400公尺的山區,被大自然圍困。 丹大工作站員工許資東告訴心急的工作人員,下山之路沒有路基,要爬過山的稜線,很危險。林區七分所工寮的原住民說...

大樹的流金歲月

2000-06-26

森林曾經被視為台灣綠色的金礦,就像其他礦產豐富地區一樣,丹大林區的綠色礦脈造就水里鄉若干市鎮的繁榮,並且,如同其他這類市鎮,他們也都走向衰老與平淡。只是,綠色礦產畢竟不同於其他礦產,他是有生命的,可以一直不斷再生;如果利用得當,森林資源應該是源源不斷、永不枯竭。是怎麼樣的開發歷程,怎麼樣的林業政策,讓水里鄉一度在歷史中出現風華絕代的艷容,又和其他礦區市鎮一樣淪落到蕭條的晚年,現在又該如何尋找新的春天?

當溪水不再流

2000-06-19

1930年代,日本人興建了一條長達十三公里半的隧道,攔截武界部落濁水溪的水。六十年後,濁水溪溪水依舊奔流,武界人說:我們已經失去了濁水溪,倒是多了一座「武界土壩」。 2000年,台電新的引水計劃在武界動工了,武界會不會又多出一座「栗栖土壩」呢?武界人很憂心,萬一溪水不再流,他們連老家也回不去了...

尋找生命的發祥地

2000-06-12

「初十日,渡虎尾溪西螺溪,溪廣二三里,平沙可行;車過無軌跡,亦似鐵板沙。但沙水皆黑色,以台灣山色皆黑土故也。水三十里,到東螺溪,與西螺溪廣正等,而水深湍急過之。轅中牛懼溺,臥而浮,番兒十餘,扶輪以濟,不溺者幾矣。」--郁永河

死海情深

2000-06-05

麥寮,位在濁水溪出海口的漁村,因台塑六輕在麥寮設廠,使它成為全台知名的石化重鎮。但是在當地漁民的眼中,卻是導致他們生活艱困的原兇,村民們認為台塑廠內排放的毒水,污染了這片豐饒的海域,養殖在內海的文蛤紛紛死亡,村民損失慘重,釣客在海邊釣起來的魚也不敢吃,出海捕魚的漁獲量更是驟減。

觀光災情

2000-05-22

地震後再到草嶺觀光,除了滿滿的飯店招牌外,還多了幾處觀光景點的招牌--「大走山碼頭」、「遊湖看走山」、「921大走山」,當所有災民還在埋怨政府的救災政策時,草嶺村民早就拾起悲情做起地震的生意來了,甚至連地震當天的受難經驗也成了觀光說詞。

水上農夫

2000-05-15

原來靠山吃飯的農人們,現在得重新適應新的環境,想辦法利用這一池湖水,畢竟這是維持他們生計的唯一出路,只是不知道這池湖水能留住多久,而接下來的雨季和颱風,是不是會再一次斷絕他們的生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