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圍芝山岩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許中熹

「早期台北湖的時候,沒有淹到芝山岩,今天如果高樓大廈的高度淹到芝山岩,這個世代怎麼看這個情形?」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王光宇說。很少人知道,台北盆地北側,有座裝滿歷史的小山丘。都市發展,正帶來前所未有的危機。

渾圓的芝山岩上,住著台北市最老的大樟樹,圍繞著它,從貝殼化石、史前文化遺址、到清代、日治、民國時期的建物,都還留存在濃密的綠蔭之下,保存的記憶,長達2200萬年。

筆直的雨農路,在日治時期是表參道,當年這裡是日本政府推廣日文的教育根據地,山坡上的百二崁石階,就連結著那個時代。後來,芝山岩進入另一個時期,銘傳大學客座教授陳亮全表示,國民政府之後,芝山岩的角色改變,它在官邸的北邊,為了保護官邸,情報局或軍情局就在這裡。

因應軍事需求,芝山岩周圍有著高度管制。民國60年前,只能蓋二層樓,芝山岩的海拔高度52公尺,幸好周圍建築物都不高,使它像浮在眾多房子上的小島。

1996年,一份橫跨地質、動植物、史前文化、人文、景觀的調查報告出爐,芝山岩竟然如此豐富。2010年,從景觀角度進行研究的陳亮全教授等人,擔憂城市發展會掩蓋芝山岩,在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資源維護展示計畫中,提出周圍高度管制的建議。

直到2016年,台北市府終於提出「芝山岩景觀管制計畫」草案。台北市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長羅文明表示,在第一影響區跟第二影響區,分別是30跟38公尺的限高,現有的住宅,即便在更新之後,還可以確保一定的開發範圍。

這項草案剛完成公展說明,要等通過都市設計審議才能發布實施,在這之前,台北府有另一個保護景觀的行政命令。然而就在緊鄰芝山岩的雙溪河畔,一個興建中的建案,建商在都市設計審議區域計畫的行政命令發布前,就取得建照,本案沒有經過都審,居民憤而向台北市府提告。



2016年12月15日,台北高等法院判決都發局敗訴,但都發局都市設計科長羅文明表示,這個個案在發布都市設計審議前就已經取得執照,過程中有經過變更設計,但變更設計的內容,未達適用新法令的標準。建商沒有因此停工,市府還在研議要不要繼續上訴。

另一個讓居民著急的案子,位在雙溪以南,在芝山岩景觀管制計畫草案中,高度限制58公尺,這裡有個雨農市場的更新案,7400多平方公尺的基地上,將興建三棟18層樓的建築。

那麼,為什麼雨農市場能蓋到那麼高?2015年10月7號,市府依照「台北市老舊市場再生專案計畫」,透過都市計畫變更,將地目從市場用地變更為商業區,容積率因而提高到360%。 

 

芝山岩周圍保有都會少有的寧靜與通透,雙溪在它身側蜿蜒,陽明山系與它遙遙相望,附近還有十三個綠地公園,因為環境好而被建商看中,但擠進高樓大廈之後,環境還能不能這麼好?

從空中看芝山岩,它的周圍已經幾乎被建築物填滿,只剩西北側,還有一塊被居民稱為「天母最後溼地」的地方,這裡被劃為保護區,嚴禁建築。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這是最難得的自然,可惜的是,當中有塊緊鄰湧泉的農地,為了改建成停車場,現在填滿了黃土與石塊,水脈被阻斷,「天母最後溼地」逐漸乾涸。

保護區可以蓋停車場嗎?改變原來地貌,合乎規定嗎?改變之後,可以還原嗎?焦急的里長打電話問遍相關單位,卻找不到罰則與還原可能。岩山里長王芝安表示,芝山岩景觀管制計畫把這裡當作陽明山跟芝山岩間的生態廊道,維持原來的地景地貌,才能真正維持生態,現在卻沒辦法讓小小的水田,真正被保護。

法令,是工具,但能提供長久保護的,其實是人心,是對於價值的認同。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王光宇表示,景觀計畫不只保護標的,而且希望能保護都市生活跟環境之間的價值,技術問題之上是價值問題,價值問題之上是倫理問題。

從外,看得見芝山岩,從芝山岩,看得見周圍,這是長久以來,大眾能享有的景觀,在洶湧的開發潮中,滿載歷史與自然生態的芝山岩,能不能乘風破浪,安穩的航向未來呢?

集數
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