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潮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張光宗

團結合作力量大,從螞蟻身上展露無遺,有人說牠們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生物,甚至比人類還早就懂得農業與畜牧。中南美洲的切葉蟻喜歡吃蘑菇,會割下葉子帶回巢裡栽培真菌;有些螞蟻與分泌蜜露的蚜蟲共生,負責保衛工作,彷彿人類圈養乳牛。螞蟻能舉起比自己多上數百倍的重量,牠們有的是分解者、有的是捕食者,為了親眼目睹牠們的精彩生命,近幾年,台灣流行起養螞蟻風潮。

全世界的螞蟻超過一萬種,台灣已知的有270多種,牠們有些被認為是惱人的居家害蟲,卻也有人把牠們當作生活好幫手。

辛苦爬上大樹,鋸下帶著蟻巢的樹枝,排灣族青年司降,把蟻巢帶回自己的菜園,請螞蟻幫忙除蟲。「撒在葉菜上,黑蟻就會覓食,把葉菜上的蝴蝶幼蟲吃掉。」司降邊敲邊說。

沒有農藥的年代,利用螞蟻的捕食天性,去除菜蟲。原住民族的古老智慧還不只如此,在屏東縣霧台鄉,老人家會上山採取蟻巢,放進滾水熬煮,再撈出來放進小盆子,利用蒸氣來減輕身體疼痛。原住民把螞蟻當成治療藥材,都市人則透過螞蟻來療癒心靈。

飼養螞蟻一年多的小剛,喜歡螞蟻搬運東西的可愛模樣,養起了好幾巢品種不同的螞蟻。「方便攜帶,比養狗養貓還方便,一種小空間的,創造自己王國的感覺。」

從國小就對螞蟻特別好奇的王秉誠,已經打造出自己的螞蟻王國。因為著迷,他經常到野外尋找螞蟻,帶回來飼養觀察。他認為透過飼養觀察,能更瞭解生物特性。王秉誠說:「我可以看到牠們的團隊合作,對族群的奉獻犧牲,最重要的就是尊重,覺得更尊重牠們了。」

另一位螞蟻達人侯修煒,成立了一個展示空間,透過導覽活動,希望大眾對螞蟻有更深的認識。螞蟻如何『婚飛』、如何找食物、如何築巢,短短一小時,小朋友經歷了螞蟻的一生。風趣幽默的導覽,讓民眾對小小昆蟲大開眼界。能把螞蟻講得如此精彩,侯修煒是經過十多年的飼養,累積出這些知識。但現在寵物市場上流行外來種螞蟻,他感到憂心。

外來種一旦在野外立足,造成的影響難以估計,目前最讓台灣人頭痛的外來種就是入侵紅火蟻,十多年來,政府花了數億元預算,牠們依然在台灣攻城掠地。



桃園的農田與荒地,是入侵紅火蟻的重災區,侯修煒的親戚,就經常被紅火蟻叮咬,他來到親戚的田園,拿出大鍋子與快速爐,這是他處理紅火蟻的獨門妙方。把蟻巢鏟起,丟入滾燙熱水,再把滾燙的泥漿水,倒回蟻穴,讓穴內的螞蟻無處可逃。

侯修煒積極推廣不用藥的處理方法,因為他擔心長期施藥,會毒害大地。但長期研究入侵紅火蟻的學者認為,多管齊下,才能好好處理棘手的外來種問題。研究紅火蟻十多年的台大楊景程老師,與彰師大的林宗岐老師合作,以本土種的黑棘蟻搭配火蟻病毒,嘗試將入侵紅火蟻弱化,讓本土種螞蟻有機會收復失地。

入侵紅火蟻造成的危害,除了可能導致被叮咬的人休克,還會啃食作物根部,造成農業損失,或啃咬電線,引起公安疑慮,林務局公告禁止輸入,也是國內唯一受法律約束的螞蟻。寵物市場中的外來種螞蟻,因為不是保育類,不受野保法約束,無法可管。



楊景程老師認為,螞蟻風潮跟幾年前流行的甲蟲差不多,成為管理上的灰色地帶,首要目標就是精確的風險分析,會有很大危害的物種,要放到不能引進的名錄中。「人類之所以無法控制螞蟻,是因為牠們有太多例外,沒辦法預測,就沒辦法控制牠。」全球有一萬多種螞蟻,生活習性迥異,也會隨著環境調整生存策略,寵物化將造成的問題,難以預測。目前市場上流行的長腳捷蟻,就是高風險物種,衝擊著本土環境的生物多樣性。

觀察,是生命中重要的學習,飼養寵物是有些人尋求心靈滿足的方式,但快樂必須建立在謹慎與負責的基礎上。改變飼養觀念,拒絕外來物種,才能為環境降低風險。

螞蟻善於合作,古人認為牠們的行為值得稱讚,取名為「義」之蟲,稱為「蟻」。蟻會奮戰如馬,所以稱作「螞」,合稱「螞蟻」。這種力量強大的生物,作為寵物的風險難以掌控,小小的盒子,能否控制那潛力無窮的螞蟻王國呢?

地點
集數
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