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X30民間保護區 可行嗎?|用群眾力量來守護環境

採訪 / 撰稿 呂培苓
攝影 / 剪輯 陳添寶

30X30是什麼意思?這裡說的是,2022年底,在加拿大舉行的第十五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會議(CBD COP15)。會中決議,各國的陸域、水域面積,要在2030年,至少各達到30%,被有效保護與管理。包含了各國的法定保護區。

台灣不是締約國,不過在保育目標下,各種形式的法定保護區,以及保安林地等都包括在內的話,陸域保育面積已經超過30%的低標。

數字雖然可以達標,但是,保育的壓力還在。

台灣以農業生態為主的淺山地帶,一直都有開發壓力。

目前台灣中高海拔的森林生態系統,已經有國家公園等系統保護。然而以農業生態為主的淺山地帶,一直都有開發壓力。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從2018年開始推動「國土綠網計畫」,希望兼顧淺山地帶的居民生計與生態保育,但這裡有很多的私人土地,很多挑戰。

那麼,民間自己做的保護區,能不能是國土綠網計畫的協力夥伴?台灣民間自行出資做保育的行動,越來越多。

阿里磅農場

交付環境信託是一種模式,不過有些法規上的限制,有點麻煩。

以新北市石門區的阿里磅農場為例,面積10.7公頃,農場就在大屯山腳,有池塘濕地、溪流濕地和低海拔次生林。自動相機在夜間拍攝到山羌、白鼻心、鼬獾,麝香貓、穿山甲等等。從2022年1月開始,農場委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管理。

阿里磅農場有豐富的動物生態,圖為自動相機在夜間拍攝到的穿山甲。畫面提供/巫奇勳

「淡水濕地的重要性,相對於其他系統,是比較沒被關注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阿里磅生態農場組長黃啟翔說,「但是它的流失最快,它跟人的棲地很接近,而且人會覺得沒有用,就把它給填了,拿去蓋工廠或住宅。」這天,黃啟翔帶領志工們「下水」,拔除芋頭、李氏禾、水蓑衣等等,因為這些植物生長快速,讓濕地陸化嚴重,不利蛙類活動。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阿里磅生態農場組長黃啟翔,帶領志工們拔除生長快速的水域植物。

阿里磅農場有罕見的保育類動物,台北赤蛙。台北赤蛙曾是台灣水田裡到處可見的小青蛙,但現在台灣北部的野外族群,除了桃園楊梅外,就只有新北的阿里磅農場,「我們這區大概就是可能不到60隻。」文化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巫奇勳說,「低海拔的青蛙,比較容易受擾動,牠的環境一直在消失。牠們的問題可能會比很多分布在自然保留區,那些國家公園的所謂珍貴動物還危險。因為牠們住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私有地,都不是屬於受保護的區域。」

延伸閱讀》台北赤蛙尋家記|從瀕臨絕種到成功復育

阿里磅農場有罕見的保育類動物─台北赤蛙。

阿里磅農場一帶,日治時期以種紅茶聞名。1960年代茶葉外銷沒落,土地轉手以後改種梅花,但因為海拔高度不夠,梅園荒廢,於是大自然靜靜演替,發展出一片次生林。

阿里磅農場一帶,發展出一片次生林。

1997年,藥劑師王德昌遇到已經是一片森林的阿里磅,「我小時候就住三芝,就跟我們那時候看到的景緻很像,然後濕地又很多,所以我們覺得這塊地真是保存的太好了。」王德昌發起「定存大自然」的活動,原本希望邀集1000個家庭共同出資買下阿里磅,但921地震發生,活動只好暫停。幸好老天派來一位天使,補足了絕大部分的資金缺口,也就是現在農場的地主,他願意支持王德昌的理念。

藥劑師王德昌曾刊登廣告,發起「定存大自然」的活動,邀集眾人集資買下阿里磅農場。

王德昌和朋友們買下阿里磅農場之後,開放農場做生態教育,但二十年過去了,大家都有年紀了,「其實我們很早就希望有專業經理人來經營。」王德昌說。阿里磅農場現在是委託環資管理,但未來會面臨的問題是,如果地主因為買賣或繼承換人了,新地主會有新的想法嗎?

王德昌和朋友們買下阿里磅農場之後,開放農場做生態教育。但是農場未來可能會面臨如果地主因為買賣或者繼承換人了,新地主是否還願意繼續做保育的問題。照片提供/王德昌。

環境信託是讓私人土地,可能永續保育的一個方法。

根據《信託法》以及《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地主可以將土地委託交付給受託人(單位)來經營管理。《信託法》並沒有規定信託要信託多久,不過一般信託都會設定年限,比如說信託20年。20年後,土地等資產可以指定,還給地主、繼承人或其他人。

根據信託法以及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地主可以委請受託單位來經營管理,經營的成效就是保有一片社會大眾都受益的大自然,這是屬於信託法裡面的公益信託。


但就環境信託目的來看,如果20年後土地必須交出返還,保育成果可能都會被破壞。所以環保團體希望可以修改《信託法》,明定信託關係結束後,土地等資產必須轉給同一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監督之公益法人、公益信託,或各級政府。也就是土地一旦交付環境信託,地主就不能再拿回土地。

環保團體希望可以修改《信託法》,明定信託關係結束後,土地等資產必須轉給同一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監督之公益法人、公益信託,或各級政府,避免保育成果被破壞。


那麼問題來了。

地主願意捐出土地,已經很難得,但捐出土地的人,要付贈與稅;如果是新繼承來的土地要捐出去,除了贈與稅之外,還有一筆遺產稅。

另外被委託管理的受託單位,也有負擔,「在所得稅部分的話,只要我們這個營運的公益信託基金帳戶裡面,有錢進來,就會有所謂的利息,這些利息就會一直被課稅。而且就算我們今年是負債,利息還是會被課稅。」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主任溫于璇說。

捐出土地的人,要付贈與稅;如果是新繼承來的土地要捐出去,除了贈與稅之外,還有一筆遺產稅。

委託人(單位)要負擔遺贈稅,受託人(單位)要負擔所得稅。但是,如果信託案是由銀行擔任受託人(單位),就沒有這些麻煩,「因為今天所有的法令規定就是說,銀行業者在擔任受託人的公益信託,不但捐錢給他的人可以不用繳遺贈稅,銀行自己擔任受託人,也不用繳納所得稅。」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專案經理鍾豐駿說。

環資希望能修改信託法等相關法規,增加社會大眾參與環境信託的意願。

依現行法令規定,銀行業者如果擔任受託人的公益信託,不但捐錢給他的人可以不用繳遺贈稅,銀行自己擔任受託人,也不用去繳納所得稅。

南投虎山耕地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常務理事李璟泓,每個月都要上來南投虎山一次,檢查自動相機的影像紀錄和整理環境,因為他受託管理這山上的一分地。

成立環境信託,還有另一個麻煩就是,耕地很難交付環境信託。

南投縣中興新村後方的虎山,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常務理事李璟泓,每個月都要上來一次,因為他受託管理這山上的一分地。這裡早期曾經種柑橘類水果,後來荒廢了,像一座森林。

李璟泓指著地上水鹿的腳印說,「這邊很穩定,每年我們都有拍到一隻母水鹿帶著一隻小水鹿。」自動相機拍到保育類動物穿山甲、八色鳥,土地裡面的小溪有拉氏清溪蟹、黃灰澤蟹,這裡也拍到食蟹獴,也有石虎出沒。

自動相機拍到的水鹿。影像提供/李璟泓

地主想把地捐出來做環境信託,但因為這塊地的地目是耕地,屬於農業部管理,而且保育是農業部職掌。所以虎山這塊地如果想做環境信託,就必須有環境部可以管理的事項,比如說環境教育。那虎山這塊地能做環境教育嗎?

李璟泓說,「如果這個地方要用環境部管理,應該要有環境教育功能,可是大家實際看到,這塊地路程跟交通非常不方便,然後環境無法容納這麼多人。」那可以跟農業部申請嗎?「因為農業部沒有所謂的許可及監督辦法」李璟泓解釋。

延伸閱讀》夢想自然谷|從私有土地到台灣環境信託首例

山貓森林集資購地

山貓森林是另外一群人,另一種作法。

苗栗縣公館鄉26號鄉道旁,一個醒目的黃色牌子寫著:山貓出沒、敬請減速。路邊有高達200公分的鐵絲網,圍起一塊私人地,「這邊的山貓,牠要下去對面的溪流喝水,或者棕簑貓(又名食蟹獴)可能要去那邊獵捕食物,經過這條馬路,就會增加路殺風險。對人車也危險。」山貓森林計畫主持人吳金樹說。

2014年,吳金樹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們集資,在苗栗買地護石虎,還曾經與屏東科技大學一起進行石虎野放。

2014年,吳金樹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們,買下北河村這片丘陵地,取名山貓森林北河社,這群人也自稱是山貓幫。「所以我們買下了這一整片3.8公頃的土地, 也拍到石虎。除了石虎之外,一些瀕危的植物,我們有機會把它種進來,讓它重新好好的生長。也會有機會好好的擴散。」吳金樹說。

除了保護石虎,吳金樹和夥伴們也復育葦草蘭和槲栗等瀕危植物。

吳金樹從2004年就開始買地,然後再把土地釋出,讓大家認股。回收資金以後,再繼續買地。他說,「我們都是地主,但是我們都不能做主。因為這裡有四百多個人共有。你要做任何改變跟開發計畫,得跟其他四百多個人商量。我覺得這個困難度太高。」這就是山貓幫認為,集資購地可以永續保育的關鍵。

延伸閱讀》山貓森林的里山夢|集資買下山林守護自然棲地

吳金樹發起山貓森林計畫,集資購地,產權分散,避免土地變賣開發。

山貓幫在苗栗一帶,總共買了78塊土地,面積將近15公頃。苗栗獅潭鄉這塊新購的土地,曾經是慣行農法的水稻田,它需要一點經營,讓生態系統恢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副館長周文豪,是研究蛙類的專家,他來幫忙營造適合蛙類的生長環境。蛙類來了,蛇類、小型哺乳動物也就跟著來。2023年5月,這裡還記錄到印度大田鱉,是體型很大的昆蟲,有七、八公分身長,對水質非常敏感。

山貓幫在苗栗獅潭鄉這塊新購的土地,進行生態復育,2023年5月記錄到印度大田鱉。畫面提供 /江明穎

ESG與保育

像山貓幫這樣的集資購地,或民眾捐地來做環境信託,是不是都有著類似保護區的保護功能?「我覺得很重要,原因是說,其實現在以國家力量來做保護區這件事情,能夠做的大部分都是公有地,公有地其實現在能劃的,也都劃的差不多了。反而很多需要保護的物種,或者是一些生態系,是在私有地上面,這些政府沒辦法去著力。」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前處長許亞儒說。

金管會規定,從2023年開始,實收資本額20億元以上的上市上櫃公司,每年必須公開公司的ESG永續報告書。而資本額20億元以下的,2025年開始 也必須跟進。

2018年第14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提出了「OECM」的概念,中文翻譯成「其他有效保育地」,也有人直接稱為「類保護區」。許亞儒認為,對於民間行動的保育地,政府可以有一些鼓勵機制。此外,企業被金管會要求揭露的ESG永續報告書,也可以幫忙,「今天如果企業他要做生物多樣性,這方面的ESG的話,他也可以跟這些私有地的地主結合。這個部分也是需要有政府的認證說,好,這塊地確實你企業跟他合作,你是可以加分的。」許亞儒說。

電商業者黃仁政從2023年開始,他每年要捐給山貓幫120萬元,即便不能抵稅,他還是願意為環境出一份力。

經過認證與檢核,更可以確保環境保育與教育,正在進行中,ESG才不會變成漂綠的提款機。不過認證與檢核,會是一個大工程。

延伸閱讀》戀域~紐西蘭環境信託

集數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