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計畫」關鍵字
空城 記《一》|台灣史上最大的土地徵收
為了提升航空運輸量能,重新調整機場周圍的土地使用,促進桃園都市發展和產業轉型,2010年政府推動桃園航空城計畫。計畫開發範圍4564公頃,區段徵收面積達3147公頃,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土地徵收與開發計畫,受影響的居民超過三萬人。2020年,內政部通過區段徵收計畫,桃園航空城正式進入實質開發階段…
天際線保衛戰|城市景觀的界線在哪裡?
高雄蓮池潭映照著湖畔山景,玄天上帝和龍虎塔,更是風景區地標,市政府計畫在旁邊的綠地進行公辦都更,許多市民擔心,未來如果高樓林立,將是景觀破壞的開始。無獨有偶,台北萬華龍山寺後方,也有建商正著手進行31層的高樓建案。當各種開發進駐風景區或古蹟旁,如何能讓景觀和天際線,不再淪為犧牲品?
變動社子島|禁建50年後的開發難題
台北社子島因為易淹水,被劃為洪氾區而禁建。五十年過去,解禁的機會接近,只要達到兩百年防洪標準,社子島就可以開發,台北市政府決定用區段徵收的方式,居民為何不願意接受?
竹東徵收再起|二重埔農地開發爭議
台灣面臨農地蓋工廠的問題新竹竹東卻在廣大工業地上,種滿農作,形成特殊的景象。竹東二重埔地區,原本是農業區,30年前為了開發,土地編定為工業區,但是農民抗爭,計畫終止,地目未改回農地,農民就在工業地上耕作。現今,開發計畫再起,農民再度聚集,決心守護世代的家園土地。
鐵路地下化風暴-鳳鐵反重劃
當城市重新建設,美麗的成果,常常是建立在老居民的辛酸上。高雄鳳山車站旁的居民,歷經曹公圳整治,鐵道地下化工程,生活周遭環境越變越好,沒想到重劃迫遷來臨,從此人生進入黑暗期。
鐵路地下化風暴-南鐵反迫遷
高聲抗議,遭到抬出大門,衝突場景,六年來,已經是台南反鐵道東移自救會時常面對的狀況。鐵道地下化案,原本各方期待,卻因為東移徵收,讓部分鐵道沿線居民,展開漫長抗爭…
【正新輪胎】走味的農鄉|阿誠被染黑的芭樂葉
濁水溪的水,日以繼夜滾滾流動,為彰南地區的廣大農田,帶來肥沃黑泥,孕育出稻米、蔬菜,還有各式各樣的農作物。一座在此設立三十年的輪胎工廠,卻讓辛勤耕作的農人,再也不敢放心大口呼吸…
泰豐輪胎火災事件簿|工廠大火燒出什麼問題?
家就住在工廠邊,是許多台灣人的生活寫照。長期承受污染危害,工安意外發生時,他們更是首當其衝。一場大火,燒出什麼問題?又該從中記取什麼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