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農業」相關報導
前進日本》日光能否共享?系列之二:尋找農業的出路
日本有四千多個農電共生農場,分布在千葉縣、福島縣、神奈川等地。農電共生必須有哪些前提?當地農民與社會企業是如何摸索,走出農電共生之路?過程中又要面對哪些課題?
池上 藝術之路|把家鄉的文化留下來
台東池上是國內冠軍米的搖籃產區,其實二十多年前,除了開始追求嚴謹的種稻品質,也希望打造農村成為藝術之鄉。隨著時間流轉,池上米維持高品質,池上鄉的文化氣息,也越來越濃。
農業生好水|農園也是迷你動物園
台灣長期使用慣行農法,噴灑農藥,施用化肥,造成農地土壤酸化,並且影響淺層地下水,有硝酸鹽氮超標問題。在雲林林內有一群農民,嘗試在地下水源補注區,推行友善耕作,希望農業生好水,保護環境生態。
【里山系 三芝生態小方舟】之一:分你一點~蜂農與蜂鷹的互助共生
新北市三芝區,一座緊鄰連綿山丘的農場,農場主人一邊耕種、一邊養蜂,因為蜂怕農藥,田地做到有機,也因為尊重野生動物,以珍貴稀有的東方蜂鷹為保護標的,取得綠色保育標章認證。
前進日本》日光能否共享?系列之四:營農型光電面對的課題
在山梨縣的一處農地,光電板下只種了兩棵柿子樹,其他都長滿雜草。農地的主人說,這塊田地都是石頭,很難種植作物,所以兒子決定來架設光電,一個月售電收入約有20萬日幣。
守護關渡平原|選擇開發 還是守護台北最後農業平原?
關渡平原面積約700多公頃,有著廣大農地與濕地,是台北市最後的農業平原。長期以來,一直有加速開發的聲音,希望農地變建地,創造經濟利益。一群農民與環保人士,守護這片土地,希望關渡平原永保農業與生態。
你所不知道的破布子|台灣飲食文化的鹹香記憶
你可能沒看過樹上的破布子,但是曾在阿媽煎的蛋裡,不小心咬過它堅硬的種子。對老一輩的人來說,破布子是為三餐增添不少風味的配菜。而在美食當前的現代,也少不了這種古早佐料來提味。
八煙聚落封村之後|如何在農耕文化、觀光產業、環境永續中取得平衡?
八煙聚落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後山的陽金公路上,因保有火山岩堆砌而成的石砌屋、梯田水圳等農耕文化而聞名,宛如與世獨立的世外桃源。然而在2016年,聚落因一張「水中央」唯美照片爆紅,改變了命運。
【環境映像影展】菱魂|氣候變遷下的菱角農與水雉
導演黃虹棋回到熟悉的家鄉官田,透過鏡頭親身觀察到菱角農民林丙火受到限水政策、人力短缺與自然生態劇烈變遷的困境。影片試圖以「水田、農人、生態」三面向構築產業面貌,引領觀眾一窺菱角不為人知的背後故事。
【環境映像影展】農情:用鏡頭紀錄阿公阿媽的農村生活
農業時代的阿公,他年輕時無法選擇職業,只能跟著他的父親務農,最後繼承了父親的務農之路;片中描述了阿公在面對許多農業災害時,仍然沒有放棄耕作,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這些讓人苦惱的問題。 阿公在務農上有著一個很好的幫手,就是阿嬤!兩人在工作上彼此合作無間,在生活上,阿公總是陪伴著阿嬤去做她想做的事,連阿嬤去當義工時,兩人也總是形影不離。阿公阿嬤對家人,總是想把他們最好的愛給予他們,自己種沒灑農藥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