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大小號

採訪/撰稿 李慧宜
攝影/剪輯 陳添寶

來到武洛溪,這裡是屏東地區養豬廢水污染最嚴重的地方,也因此,縣政府正推動一項整治計畫,然而,在計畫還沒達成前,立法院卻三讀通過了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大幅放寬畜牧業者違法排放的罰款額度…河川面貌尚未恢復,公權力權限卻又降低,南台灣的河川還能承受多少…

11月27日,在選舉壓力下,立法院三讀通過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大幅放寬畜牧業者違法排放的罰款額度。這則上不了電視版面的新聞,讓我們開始想知道,到底集約式畜牧方式所產生的廢棄物,會對環境造成多大的危害?

跟著屏東縣環保局伍先生的腳步,我們來到高屏溪的支流-武洛溪。這一帶,是屏東地區養豬廢水污染最嚴重的地方。

先採集放流口的水體樣本、檢驗廢水的酸鹼值,再到養豬場的減污設備仔細巡視。伍先生認為曝氣池的生物養得不理想,無法有效分解廢水中的有機質,他直接表示,希望這家養豬場有大場的樣子,因為如果要進行任何稽查或檢驗的話,一定是從大面積的養豬場開始的。看著伍先生的臉色,可以想見他並不滿意,這一家養豬場的處理方法。

養豬場的豬隻,將近五千頭之多,要處理豬的排泄物,可是一件大工程。目前,三段式廢水處理系統,是所有養豬戶一定要有的設備,固液分離機,先過濾出排泄物的固體,厭氧槽、好氧槽處理的,是分離後的液體。可是專業知識不足,常常使得設備無法發揮效果,也讓河川越來越髒。

全台灣豬隻共700萬頭,其中,屏東縣擁有172萬頭,佔總數的24%,加上牛、雞和鴨,畜牧業一年的產值,超過190億,是屏東最重要的產業,所以當地人常說,屏東不能不養豬,但是環境的負荷,卻也最大。屏東縣長曹啟鴻說,豬價現在低,業者更會把成本外部化,轉嫁到環境上。

屏東長治鄉、鹽埔鄉交界處,有一家全台灣最大的養豬場,全盛時期曾飼養18萬頭豬隻。這些年,雖然飼養頭數已經降到11萬頭,但是,看到眼前四座直徑、高度,都超過十米的厭氧槽,還是很驚人。這麼多豬的這麼多排泄物,該怎麼辦?

養豬超過三十年,也安然度過口蹄疫衝擊,邱先生養豬的技術純熟、經驗豐富,但是他始終解決不了廢水問題。邱先生說,不是他不做好,而是他做不好,已經盡全力去解決問題了,但是還是會不合乎放流標準,所以,運氣好,他可以逃過被開單,而運氣不好,就乖乖去付罰款。沒想到在去年,邱先生竟然被縣政府選中,成為屏東三千多戶養豬農中,唯一的幸運兒。縣政府邀請邱先生與配合廠商合作,補強三段式廢水處理系統,並裝設薄膜設備,加強改善水質。薄膜設備可神奇了,濾出金黃色的水,然後這些水又可以利用當成灌溉蔬菜的營養液。

豬要上廁所、也需要洗澡。一頭豬每天排放的廢污水,相當於四個人到五個人的排放量,所以輔導養豬戶之外,稽查與檢驗工作,更是不能放鬆。但是民國96年11月27日,立法院卻三讀通過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將畜牧業違法排放的罰款額度,從現行的六萬到六十萬,大幅降低為六千到十二萬,這不僅容易讓業者心存僥倖,也使得稽查效果大打折扣。對地方執行單位來說,唯一的方式,就是把事情想得樂觀一點。

整體罰款降低,增加裁決彈性,也給予業者改善機會,但是實際上,卻不能嚇阻不法,這在過去的統計數字中可見端倪。近五年,屏東縣環保局共受理一萬六千六百件污染陳情案,其中畜牧廢水污染只佔一千多件,不過受到裁處的案件,以畜牧業為大宗,同時環保局主動稽查的結果,也是如此。屏東縣環保局長林雅文說,裁處案件255件當中,針對水來處分的部分就有158件,約佔62%,而環保局主動出擊開單的,處分了109件,其中有83件,就是畜牧水污染,比例更高達76%。

自荷蘭時期開始,屏東地區就已經是台灣最大的畜牧區,現在,規模早已遠遠超過過去,以武洛溪為例,四十八公里長,卻要承擔四十多萬頭豬隻,等於將近二十萬人所排放的廢水。

武落溪整治計畫還沒有結案、河川面貌尚未恢復;廢水處理功效不佳、薄膜設備也還在試驗階段;畜牧業污水每天排入溪流、公權力權限又降低。走進南台灣,似乎只剩天空可以欣賞,不然只要一低頭,又只能看到冒泡、污濁的臭水溝了。

側記

生產一斤動物性蛋白質所需的水,是生產一斤植物性蛋白質的十五倍。水資源不穩定、嚴重缺乏,已成全球環境與人類生存的危機。全世界百分之五十的淡水,專供畜牧業使用。然而,更值得讓人注意的,是畜牧業需要大量用水,偏偏又是水資源的破壞者,像在台灣這座小島上,養豬、養雞、養鴨業者所造成的水質優養化,是工業污染之外的最大元兇,如果我們再不主動保護身邊的環境,同時減少食物浪費、降低肉類攝取,實在很難想像,未來的河川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而我們喝的水,又會是從哪裡來?

地點
集數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