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生物多樣性的這一天

生物多樣性的這一天
為了提醒人們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聯合國組織下的締約國共同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並將每年的5月22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不光指一個地方看到很多的物種,其背後代表的是一個完整的生態性系統,而一個又一個的生態系統又是彼此環環相扣的。
然而生物多樣性的平衡,在人類行為下面臨許多挑戰,像是在今年地球日特別強調的蜜蜂,牠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授粉昆蟲,面對棲地消失、除草劑、農藥的危害,還有受到人為導致的病毒影響,野生族群減少,處境越來越艱難,全球蜂類數量都急遽下滑,台灣也不例外,甚至今年產量少到蜂蜜評鑑停辦一次。
根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網站,在過去一百年裡,超過90%的作物品種已經從農民田裡消失了,單一集中化的種植,也讓地方性多樣化的糧食系統受到威脅。主流的經濟作物是否能面對乾旱或是對抗多雨環境,都是一大挑戰,要如何恢復多樣性的糧食來源呢?有人開始呼籲野菜也能成為另一種選擇,也有人推動復育水梯田,留給水生植物和兩棲類動物空間,不但能生產糧食也能成為動物的庇護站,對於即將消失的品種,也試圖保存下來,因為極有可能它們擁有未來生存之道的重要基因。
生物多樣性的議題不僅僅是台灣的,生活在遙遠亞馬遜流域的祕魯人,利用傳統作物發展出屬於己身的生物多樣性貿易,他們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模式,希望永續共存。在生物多樣性的今天,我們的島重整出這些議題,讓我們一同來思考。
植物紅皮書:即將滅絕的植物清單
你知道嗎?許多原生種植物,正無聲無息的,從台灣土地上消失。研究指出,地球上每五種植物,就有一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其實,你我都可以讓這些植物免於消失,讓它們繼續居住在這個世界上…
尋味台灣黑豬~漫漫保種路
身披黑毛,大而下垂的耳朵,充滿皺褶的皮膚,台灣黑豬,有著特殊的外觀,也有獨特風味。牠是人們心中美味的代名詞,也是具有台灣特色的在地畜產。蘊藏在台灣黑豬身上的基因寶庫,要怎麼傳承?
【熊在人間】小熊回家記
曾經有句諺語說,拉拔一個孩子長大,需要一整個村莊的力量。那麼,讓一隻瀕臨絕種的小黑熊重返山林,又需要多少人同心協力,多少專業的考量與規劃,才能完成?近年台灣第一次執行的黑熊野放工作,從照養到訓練如何進行?野放之後的工作與挑戰又是什麼?
HOLA祕魯-傳統作物新航路
在廣闊浩瀚的熱帶雨林,這棵高大雄偉的樹,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巴西堅果樹。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巨人,最高可以生長到五六十公尺高,差不多是二十層樓高。而這次的故事就要從它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