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山大火-火場追索

採訪 張岱屏
攝影 朱孝權 陳志昌

以前講究的是,砍伐之後要趕快達到快成長的要求,所以以前很大規模的用兩種樹,二葉松還有柳杉,可是這兩種樹到現在的觀察,是台灣造林失敗的樹種。當作經濟林使用有很大的問題,而現在是台灣森林大火重要的火場之一。

風火水土,原本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一旦加入了人的作為,事情就變得複雜了起來。五月十一日,當全台灣正在祈禱梅雨季的第一道鋒面,能帶來解渴的希望,武陵地區卻發生梅雨季罕見的森林大火,一整片火燒過後的二葉松林,透露出些許訊息。

長期觀察台灣森林的賴春標,在火災延燒的第五天來到武陵。對它來說,找出森林大火潛在的人為因素,比暫時撲滅火勢更重要。而眼前這一大片二葉松的純林,訴說過去一段造林的歷史。

賴春標說,以前講究的是砍伐後要達到快成長的要求,因此以前是大規模的種植二葉松、柳杉,但觀察至今,這兩種樹種卻是台灣造林失敗的樹種,無法當作經濟林使用,也是現在台灣森林大火重要的火場之一。過去單一林相的造林政策,不但讓山林長成同一種面目,也使得森林大火的原因大大提高。

不過追究原因,真正引發森林大火的起火點,卻並不在森林裡,而是緊鄰著森林的農場,溪流兩岸應該做濱岸生態系的保育,溪流兩岸五十公尺應該劃為保護林帶,結果溪流沿岸卻與生態保育原理相反開闢菜園,成為這幾年引發森林大火的原因。 

高山農作緊貼著森林地,危險提升,小疏忽容易造成大災難,賴春標說。菜園、農園依存在森林的邊緣,人跟森林究竟應該保持怎樣的關係?還是必須由人自己來面對。

集數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