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裡的公民科學|累積度冬水鳥大數據

採訪/撰稿 陳寧
攝影/剪輯 葉鎮中

聚精會神,透過望遠鏡仔細搜尋,期待和美麗飛羽不期而遇,鳥兒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賞鳥人的目光。每次在望遠鏡中的驚喜發現,只要積少成多,喜愛自然的鳥友,也可以成為科學研究的好幫手…

2013年開始,每年12月中到隔年1月間,全台各地的鳥會、鳥友,就會開始大動員,號召調查志工,一起參與新年數鳥嘉年華。主要目的,是希望對全台灣的度冬水鳥,進行全國性監測。

為了掌握度冬水鳥的數量,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和中華鳥會,發展出一套調查方法。先選定重要的水鳥停棲地點,劃設出半徑三公里的調查樣區範圍,接著再由經驗豐富的鳥類觀察者,分頭認領樣區。

目前全台大約有一百位鳥老大,協助統籌每年的新年數鳥活動,鳥老大除了要想辦法找到一起調查的夥伴,也要幫忙帶領賞鳥新手學習鳥種辨識,希望在三個禮拜內,盡可能累積大量的鳥類觀察紀錄。

王正安是新北市貢寮田寮洋樣區的鳥老大,從大學時期就經常到這裡踏查,十分熟悉生態。田寮洋濕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型態豐富的地景,提供了鳥類多樣化的選擇,成為候鳥南來北往路途中的驛站。

台灣曾經紀錄過的鳥類,高達663種,田寮洋就超過300種。這片濕地曾經在2011年面臨區段徵收威脅,在輿論壓力下,這片野鳥樂園才得以保留。在台北鳥會和台大自然保育社的號召下,每次都有近百位成員參與新年數鳥嘉年華,調查到的鳥種,更是在全台樣區中拔得頭籌。王正安期望,透過每次的調查,捲動更多人,一起關注這塊土地未來的動向。

延伸閱讀》禁錮‧東北角|田寮洋的區段徵收

新年數鳥的調查範圍,不只在郊外,都市裡只要仔細觀察,也可能發現野鳥的蹤跡。跟著另一位鳥老大呂翊維,我們來到關渡樣區其中一條調查路線,沿著距離復興崗捷運站不遠的貴子坑大排,步行一小段,就能走進關渡平原的水稻田間。

調查志工一邊觀察,一邊用手機裡的eBird軟體做紀錄,這是一款全世界通用的賞鳥紀錄平台,只要輸入資料,不僅可以做為新年數鳥的紀錄,也可以把觀察結果共享給全世界的鳥友和研究者。不只用眼睛仔細觀察,有時候,鳥兒藏在樹林草叢間,只能聽到鳥鳴,還是要算進紀錄。

六年來,新年數鳥嘉年華的參與人數,從一開始的五百人,增加到將近一千三百人,調查樣區總共有172個,最近一次,2018到2019年的調查,就累積了超過三十萬筆紀錄。

特生中心的研究人員彙整資料,進一步分析之後,也發現了一些生態警訊。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表示,在27種度冬水鳥中,有13種度冬水鳥數量顯著下降,比如說小水鴨、三趾鷸、黑腹濱鷸等,即使在參與人數跟調查地點都增加的情況下,族群量還是下降,相關部門應該更積極的為這些鳥類,做出進一步的保育策略。

專精野生動物研究的科學家,人力十分有限,現在,許多國家都鼓勵公民科學的發展,號召更多愛好自然的民眾,一點一滴累積野生動物分布的大數據。

有些公民科學,調查的是特定鳥種。例如1993年就開始進行的黑面琵鷺全球普查,調查範圍橫跨台灣、港澳、中國、日本、韓國、與東南亞等地,每年一月,各國的調查者選定三天,同步進行計數。雲林也有一項已經邁入第十個年頭的公民科學調查活動,活動主角,就是被農民俗稱為「土豆鳥」的小辮鴴。

2009年開始,雲林鳥會成員,注意到每年冬季都會有不少小辮鴴,停棲在元長一帶的農田裡度冬,為了了解每年到底會有多少小辮鴴,於是開始規劃普查活動。

延伸閱讀》土豆鳥的保育行動│從數鳥普查到友善耕作

十年前開始,靠著雲林鳥會的十幾位夥伴苦撐,在特生中心加入後,透過網路募集調查志工,現在每年有上百人加入調查,許多鳥友甚至遠從外縣市前來,讓土豆鳥的調查,越來越精確,範圍也越來越廣。

林大利表示,當一個生物出現在某個地方,做某件事情,如果當下沒人紀錄下來,這個現象就再也沒辦法追溯了。如果能有更多人,協助提供大量的生物分布資料,經過長期累積,都可以成為研究跟保育的重要基礎。

拿起望遠鏡,走向自然,不分年紀,不管是賞鳥老手或新手,都能加入這場很不一樣的跨年行動。

集數
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