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塑膠的春天

記者 林佳穎

塑膠已在我們便利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當塑膠的使用壽命結束之後,它會成為重複使用的資源?還是會成為棘手的萬年垃圾?有賴我們用智慧去解決。

在塑膠製品來不及被大眾了解的情況下,似乎成為萬惡不赦的全民公敵。然而近幾年在垃圾費隨袋徵收的施行,以及資源回收觀念日漸普及的情形下,同樣是塑膠廢棄物,有的塑膠材料,命運已經跟往常不一樣。

在宜蘭的一家資源回收分類再製處理廠,是台灣第一家從分類回收再製成產品,一貫作業的工廠。塑膠基本上分成兩大類,熱塑性與熱固性。熱塑性的在高溫可以重新再製,熱固性的如橡膠、就不行。

塑膠廢棄物回收系統能逐漸成型,主要是民國87年環保署設立廢棄物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規定某些塑膠容器製造業者必須按照生產量,預先繳納回收處理基金補貼廢塑膠容器的回收處理費,也因此帶動瓶瓶罐罐類塑膠廢棄物的循環再製體系。

凱創憑著自行研發的技術,利用90%的廢塑膠料,添加10%的新塑膠料,即可製造出符合美國超市業者所要求的,跟新料塑膠袋一樣,可以承重八磅的塑膠袋。

廢棄的塑膠袋分類後,再次加熱融溶成為原料。在工廠裡這樣的循環不斷進行著。然而有些塑膠製品已經跟其他材質複合製造,在難以分類的情況。塑膠廢棄物,仍是送到回收場或焚化爐,而失去了回收廢塑膠的意義。

全台灣的塑膠廢棄物有多少?根據環保署的垃圾分析,每年750萬噸垃圾裡,塑膠類廢棄物就多達157.5萬噸,佔五分之一。這當中靠著環保署資源回收基金補貼,而進入回收管道的塑膠類廢棄物,一年不到十分之一,也就是九成以上的廢塑膠,仍舊進到掩埋場或焚化爐裡。有的燃燒後無害,有的卻有致命的危險。比如PE聚乙烯,PP聚丙烯,以碳氫為結構的高分子,在充分燃燒下會變成二氧化碳跟水,然而同樣用在容器、建材及醫療器材的PVC塑膠,因為含氯,高溫或燃燒會產生鹽酸或是戴奧辛,有毒塑膠之稱。

測試圖說 測試圖說 測試圖說


塑膠已在我們便利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當塑膠的使用壽命結束之後,它會成為重複使用的資源?還是會成為棘手的萬年垃圾?有賴我們用智慧去解決。

地點
集數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