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雙連埤的未來

採訪 陳佳珣
攝影 陳添寶 朱孝權

雙連埤是一個面積17公頃的內陸濕地,在這小小的面積裡面孕育了無限生機,尤其是水生植物的數量及種類更是可觀,但是這裡多元豐富的生態卻因土地是私人所有,而充滿許多不確定性。之前地主的整地及放水的行為,讓長期關切雙連埤的荒野保育協會非常擔心,縣政府也曾為此告過地主,檢察官最後以不起訴處理。近來宜蘭社區大學開辦公共論壇,邀請縣府、地主、生態工作者一起參與,找尋雙連埤的未來。

雙連埤位在宜蘭縣員山鄉,是一個面積17公頃的內陸濕地,在這小小的面積裡面孕育無限生機,尤其是水生植物的數量及種類更是可觀,在台灣低海拔內陸濕地中生物相豐富度是數一數二的,但是這裡多元豐富的生態土地是私人所有,因而充滿許多不確定性。

過去地主整地、開挖及放水的行為,都曾引起荒野保育協會的批評,及宜蘭縣政府的關切,為了貫徹雙連埤的生態保育,宜蘭縣政府甚至曾依《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向地主開出罰單,但後來遭到撤銷,也曾引用水利法函送宜蘭地檢署,然而宜蘭地方法院,最後也是以不起訴處分。

不過受到土地使用的限制,地主也討不了便宜,地主提出的種種相關申請案,無一能通過宜蘭縣政府的核准。近來宜蘭社區大學開辦公共論壇,邀請縣府、地主、生態工作者一起參與,找尋雙連埤的未來。但雙連埤的保育之爭,在做法上各有想法。

地主認為把雙連埤西邊的土堤修復築高蓄留湖水,但是保育團體則認為會減少水源補充,加速陸化;地主認為將淤積的泥土挖起可以延緩陸化的情形,而保育團體則認為這樣使水體混濁,影響水域生態。面對如何保護雙連埤的難題,宜蘭縣政府建請農委會,將雙連埤劃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於是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小組的專案委員與縣政府、保育團體、地主、居民展開對談。維護棲地的原貌,保存生物的多樣性,是目前生態保育的共識,但是如果將這種共識無限上綱,要求地主放棄土地的使用,來成就生態保育,會不會太過莽撞呢?

雙連埤的案例其實正透露出台灣生態保育的操作,已漸漸從過去平板的道德層面,進入到更細緻的藝術層面,或許就像生物多樣性一樣,生態保育的手法,也應該朝靈活而多樣的方向發展,期待雙連埤可以為台灣的生態保育樹立一個新的典範。

集數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