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 11/30/2023
E.g., 11/30/2023
2000 05/15

原來靠山吃飯的農人們,現在得重新適應新的環境,想辦法利用這一池湖水,畢竟這是維持他們生計的唯一出路,只是不知道這池湖水能留住多久,而接下來的雨季和颱風,是不是會再一次斷絕他們的生路。

2000 05/01

請輸入稿頭

2000 05/01

雖然和日月潭只有咫尺之遙,但日月潭的水,卻無法映照出潭南的容顏。921之後的潭南部落,正在重新面對自己的位置,從新在自己的土地上,檢視部落的過去與未來。

2000 04/24

地震來了、房子倒了,倒塌的房子混雜著破家具及垃圾,最後去了哪裡?921地震之後,產生了3000萬公噸的建築廢土,這樣龐大的廢土量,是平時台灣營建廢土的兩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政府在地震之後以緊急命令的方式設置了許多廢土臨時棄置場,然而這些廢土棄置場的位置是否適當呢?

2000 04/17

誰可以買賣天空、販售大地?大梨山地區的高山農業是一道難解的國土規劃問題。政府於民國58年頒佈德基水庫治理方案,明定土地坡度在28度以上的農地必須強制收回,時至今日,1,117公頃的超限地只收回200公頃,並數度引發執行單位與農民的對立衝突。歷史留下的傷口依舊,受傷的土地仍然只能在時間的流逝中嘆息。

2000 04/10

 

沒有水這件事,關係著松柏村的存亡。
民國六十八年水果開放進口以後,原來有十八戶的松柏村,地利日漸枯竭,水果的經濟價值愈來愈低,使得願意留在山上工作的年輕人愈來愈少,現在住在松柏村的只剩下三戶不到十個人。

2000 04/03

松柏村,民國四十九年中橫開通後,退輔會為了安置退除役軍官,在路的兩側從事農墾工作的第一個村莊。經過朋友引介,王金聲帶著妻子與小孩來到梨山,領了退輔會給的二甲地,開始拿起鋤頭在山坡地上種下了一株株價錢如金的蘋果樹,期待更美好的生活。

2000 03/27

「勒嗨漾」是大甲溪上游泰雅部落對於土地的呼喚,隨著昔日梨山水果黃金十年的風光,當地的族人從原始的茅草屋大躍進入現代化的華樓,結實累累的果樹除了帶來令人目炫的財富,也切割了梨山泰雅人和勒嗨漾的臍帶;原本被視為族群生命的勒嗨漾,如今卻是新台幣的代名詞。隨著進口水果的開放及可預見的WTO的衝擊,年輕人在勒嗨漾上找不到新台幣的方向,老一輩開始懷念只有地瓜和小米的勒嗨漾,而數十年來無私地創造地利、默默為泰雅人守候的勒嗨漾,是否已尋覓出她明日的方向?

2000 03/20

文明總是發源於流域,,但河流也總是遭到文明無情的蹂躪。魚蝦漸稀,河水漸濁。大甲溪流域的生態破壞,並非是無聲無息,獨自安靜的混濁凋零。水中生物更不是憑空消失,沒有原因。

2000 03/13

春回大地的三月,到處充滿生機,阿美族人在黑夜中行走到海邊,拿著手電筒,在岩石上找尋蟹類及其他食物,這是海的禮物,是阿美族的珍饈。烹煮過後,在門口映著夜色喝著酒享受鮮美食物,是阿美族的簡單又純樸的生活寫照。在阿美族的生活中,上山採箭筍、溪邊撈綠藻、海裡捕魚捉蝦,用水烹煮或加鹽醃漬,都是取攫自大自然,是大自然贈與的禮物,本集呈現阿美族人如何與自然和相處之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