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03 05/12
位在宜蘭縣蘇澳鎮的白米社區,社區內有十多家礦石加工廠,所生產的石米仔產量高居全國第一(佔80%以上),區域內更有遠東最大的水泥製造廠-台灣水泥公司蘇澳廠。在此成就的背後,卻造成白米社區後天環境的惡化(曾是全國落塵量最大的地區),礦石加工廠帶來了漫天的灰塵,老舊的街道與嚴重老化的人口,已經成為社區居民的切身之痛...。 |
2003 05/12
在海洋裡有一種魚可以飛翔,一雙美麗的胸鰭,帶給人們許多神秘的想像,在台灣許多地方,流傳著古老的捕飛魚故事,漁民遵循傳統漁法,獵捕海洋中的飛翔者,近年來隨著美食主義與觀光風氣的盛行,從恆春到綠島紛紛興起飛魚季的熱潮,除了出海欣賞破浪凌空的飛魚,當然不能免俗的就是「吃」,於是價格低廉的鄉土魚走入了五星級飯店,也走出了危機…
|
2003 04/21
屏東平原年平均降雨量為2400毫米左右,山麓地區更高達4500毫米左右,加上地質結構以砂岩、礫岩為主,造就屏東地區良好的地下水資源。八十多年前,日本工程師鳥居信平利用五年的時間,在林邊溪上游做地下水位的調查及伏流水調查,在1922年開始建造集水廊道。 |
2003 04/21
追溯起台灣島上最早的稻作耕種遺跡,是在五千年以前。然而五千年前先民所時用的稻米,與現在的稻米在品種、風味與外貌上早已大大不同。幾千年來水田裡的稻米幾經人類的選種改良,發展出上千的種類,然而,仍然有少數的稻米,未經人類的刻意栽培,保有原始的基因,在野地裡生長,這些稻種看似雜草,過去被人們忽略、遺忘,而台灣野生稻有個特殊的名字--『鬼稻』。 |
2003 04/21
大自然充滿了無窮無盡的驚奇與神秘,許多看似不起眼或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生物,其實和人類的關係是微妙而密切的,就拿台灣的毒蛇來說,絕大多數人認為牠是一種令人非常驚悚的動物,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牠會分泌毒液,但一般人或許並不知道,蛇的毒液是一種相當珍貴的物質,除了可以提煉抗蛇毒血清,用來治療被毒蛇咬傷的患者之外,科學家也從蛇毒中找到了可以應用在醫療用途的藥品。一群台灣科學家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甚至造就了台灣科學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 |
2003 04/14
2002年12月到2003年2月的四波肉毒桿菌桿菌中毒事件,造成73隻黑面琵鷺的死亡。第三波中毒事件發生後,祈偉廉醫師投入緊急應變中心的工作,推論毒源可能來自死亡的文蛤。魚類對肉毒桿菌毒素的耐受性高,吃了含有毒素的文蛤後並不會死亡,但是黑面琵鷺吃了這些魚就會中毒。 |
2003 04/14
宜蘭縣珍珠社區是冬山河畔最有活力的社區,社區產業以農業生活為主題,以創意性的工藝品、體驗和節慶活動吸引遊客來訪,創造傳統農村的嶄新生命力。 |
2003 04/14
在環保署限用塑膠類免洗餐具之後,一種由農業廢棄物蔗渣所製成,在使用後可以跟廚餘一起製作成堆肥,在三個月內完全分解的免洗餐具,也成為搶手貨。托限塑政策的福,這類對環境友善的商品得以廣被使用,只可惜,在廢棄物分類回收的機制尚未健全的前提下,蔗渣所製成的餐具,與混合使用中的紙餐具,同樣的步上塑膠餐具的後塵,混在一般垃圾中被丟棄。 |
2003 04/07
嘉義奮起湖,一個因為阿里山鐵道與通車興起的山城小庄。一度因為阿里山大開發而興起,因為木材開發殆盡而沒落。一度因為阿里山登山火車觀光而興起,又因為阿里山公路開通沒落。而這一次,是因為廣告媒體炒作的懷舊風潮興起。窄小的縣道169,為奮起湖帶來許多觀光客,興起了的旅遊浪潮,讓這山城小庄,不得不在觀光與生態交會中停、看、聽。 |
2003 04/07
台灣島上只有兩種靈長目動物, 一種是最早紀錄在二到三萬年前就已存在的「智人」, 另一種是最早可能在三十萬年前就來到台灣的「台灣獼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