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象與小蜂|以蟲剋蟲防治有解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賴冠丞

團抱在樹枝上,看起來融為一體,荔枝椿象有個很好的保護色,牠們對台灣原生植物來說,是陌生且帶來傷害的。嚴重危害無患子科植物,成為近年來最惡名昭彰的外來害蟲,除了用藥防治,今年有個壓低荔枝椿象數量的新方法…

台灣欒樹是台灣特有種,很常見的行道樹,張著青綠樹冠為行人擋住豔陽,近幾年,它們卻遇上了難以抵擋的麻煩。台灣大學校園裡,也有許多欒樹,樹葉上,就有蟲害痕跡。

這種造成台灣欒樹危機的荔枝椿象,是外來入侵種,來自中國的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會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嫩芽嫩梢,導致嫩枝枯萎,甚至落花落果。

台大昆蟲系的助理正進行校園內的荔枝椿象移除計畫,每次工作都必須戴上雙層手套,因為荔枝椿象受驚嚇會噴出刺激性液體,有很強的腐蝕性,造成人類皮膚強烈的燒灼感,甚至潰爛,由於校園內不能用藥,都是這樣徒手抓蟲與摘除卵塊。

牠們的生活史包括卵、若蟲及成蟲,卵期因氣溫而不同,攝氏十八度,需要20到25天,氣溫攝氏22度,7到12天就能孵化,若蟲期有五齡,不會飛,大約60到80天,成蟲可以展翅飛翔,壽命200到300天,母椿象一生能產140顆卵。

極強繁殖力,加上台灣有許多牠們喜歡棲息的無患子科植物,1999年入侵金門,2010 年在高雄發現,現在已經擴散到北部。台灣大學從2016年開始進行移除,由於牠們若蟲期還不會飛,容易捕捉。台大昆蟲系副教授許如君表示,2016年從校園中三百棵台灣欒樹上,就抓到八千多隻若蟲,數量很驚人。

四月上旬,台北市的台灣欒樹上,有荔枝椿象出現,但數量還不多,同樣是牠們喜愛的寄主植物荔枝樹與龍眼樹,在中南部因為氣溫比較高,已經出現荔枝椿象大舉攻占的場面。牠們吸食嫩枝,導致果樹無法開花結果,嚴重影響收成。 

想趕走這場惡夢,老農林東裕載來一車藥水,啟動馬達,將藥水灑向樹梢。因應荔枝椿象,農委會防檢局今年公告了二十多種殺蟲劑,供農民選用。這是種接觸型藥劑,必須噴到荔枝椿象才能致命,受到驚擾的荔枝椿象四處竄逃,而老農也被自己灑出的霧水包圍,不灑,林東裕煩惱到睡不著,灑了,沒隔幾天又得再灑。

嘆息聲當中,是難以言喻的無奈。不過,當情況盪到谷底,往往也是轉機出現的時候。苗栗農改場的天敵研究室,參考中國的防治經驗,推出以台灣原生的平腹小蜂,對抗荔枝椿象的生物防治策略。



平腹小蜂是種卵寄生蜂,體型嬌小,身長大約0.3公分,乍看有點像螞蟻,有透明的翅膀,能夠飛行,壽命大約二十多天。苗栗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吳怡慧表示,平腹小蜂會把自己的孩子產到荔枝椿象的卵裡面,牠的孩子就把荔枝椿象卵裡的組織給吃完,孵化出來就會是平腹小蜂。平腹小蜂一生可以寄生掉兩百多個卵。

戴上口罩、帽子、兩層手套,全副武裝,吳怡慧與研究夥伴帶著平腹小蜂,來到台中霧峰的龍眼園。農園主人一星期前先噴灑過一回農藥,壓低了一些數量。但接下來是蜜蜂採花期,不能再噴藥,正需要藉由平腹小蜂來消滅荔枝椿象。

苗栗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吳怡慧表示,目前施放的都是慣行園區,不會把平腹小蜂帶到生態敏感區或生物多樣性比較高的地方。平腹小蜂飛行距離大約兩百公尺,目前是有數量限制的釋放。



一物剋一物,荔枝椿象的生物防治,今年終於在田間開展,成效如何?研究人員將持續觀察,市區的行道樹,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氣溫逐漸增高,荔枝椿象進入產卵高峰期,牠不只是農民大敵,也可能出現在行道樹上,這頑強的不速之客可能就在你我身邊。台灣的環境已經被好些外來入侵種危害,希望這支平腹小蜂組成的黑色大軍,能成功抵擋荔枝椿象的猛烈攻勢…


【牠們不一樣|荔枝椿象和紅姬緣椿象比一比】

經常有人分不清荔枝椿象和紅姬緣椿象,紅姬緣椿象又名紅椿象,背部小盾板周邊有一枚不明顯的黑色V字型斑紋,觸角及腳呈黑色,普遍分布於平地與低海拔山區,每年春秋季節時都會有兩次大發生(出沒時間大概一個月)。牠們主食台灣欒樹,會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台灣欒樹和其種子的汁液,有台灣欒樹的地方很容易看到牠們的蹤跡,但並不會危及樹木生長。為了不被吃掉,紅姬緣椿象喜歡群聚在一起,形成一大片紅色,用來威嚇敵人。除了密集會讓部分人感到恐懼之外,其實紅姬緣椿象對人體是無害的,不需要恐慌。

集數
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