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徵之爭

採訪/撰稿 李慧宜
攝影/剪輯 葉鎮中

過去戒嚴時代,政府的政策與規劃,雖然都依法行政,可是公民參與的部分,卻少之又少。雖然多年以來時過境遷,可是當年被影響的人民和他們的家人,卻還在付出代價,高雄果菜市場北側用地住戶,就是這樣的例子。近幾個月來,高雄市大溝頂太平商場、高雄果菜市場北側用地、前鎮區拉瓦克部落,都面臨搬遷問題引發社會關注,六月底「我們的島」已經報導過大溝頂爭議,這次我們要帶您深入了解,位於三民區這個高雄中心的果菜批發市場,到底在徵收土地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

告官

五十多個老老少少,在8月5日下午,頂著大太陽,集合到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前開記者會,他們是高雄果菜批發市場北側的住戶。因為這些人,都在5月11號這天,收到高雄市農業局的公文,要求他們在三個月內搬走。

為了保護家園,住戶隨即組成「高雄果菜市場不義徵收自救會」,在8月1號向法院提起「停止執行」聲請,希望中止司法程序,因為高雄市農業局在8月中以後,隨時可能進行的拆除工作。

徵收爭議難解

住家面臨拆除危機,是因為這群人住在民族路和十全路交叉口的市場用地上。這裡在日治時期,是片廣大稻田,居民的祖先在這裡搭建草寮,務農維生。後來為了因應都市人口急速增加,高雄市政府在民國59年,決議把在七賢路的市場遷移到這片土地上。從此,徵收土地引發的爭議一直延續到現在。

站在制高點上由南往北看,一片略呈三角形,共一萬五千坪的土地,正是民國61年7月,高雄市府徵收的市場用地。靠近南邊,一道道圓弧鐵皮構成的四百公尺長形建築,是民國64年興建的高雄果菜批發市場,而市場北側的低矮房舍,是自救會居民的住家。

自救會中有十三戶地主,從61年7月市府徵收土地後,就一直拒領補償或救濟,因為他們等著政府歸還土地,薛家就是其中之一。可是高雄市政府不這麼認為,市府認定的依據,就是民國71年行政法院判決徵收合法。高雄市農業局副局長鄭清福說,這些土地的地價稅,都是由市政府來付。最重要的是,民國71年的時候,法院已經判決徵收完全合法。

儘管如此,官民間的交手沒停過。自救會長吳富雄說,徵收爭議拖了四十多年,歷經八任市長都沒解決。他手上的陳情書、歷任市長處理簡報、民意代表開會錄音、省府與市府的公文往返,還有官民間訴訟文件,就高達三十多份。

三民都心再造的願景

民國64年開幕的高雄果菜批發市場,目前青果、蔬菜兩大公會,共有471個會員,三百多個攤位,一天交易量四百公噸,是全高雄最大的批發市場。

為了推動三民區區域發展,高雄市府提出三民都心計畫,預計將花十二億元,盤整市場用地,先清空北側住戶,再興建全新兩層樓批發市場,市場地下室共構為滯洪池,同時也要打通十全路與覺民路,所有計畫預計兩年內要完成。就是因為這個規劃,市府才會強勢處理北側住戶,第一步,就是通知大家要拆房子了!薛吳淑貞回想到市政府貼公告那天,情緒還是很激動。

張景評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這塊地是外公留下來的祖業,兩年前,他在這裡開了間咖啡廳。他說,「我還好,因為本來就地方住,但是除了我以外,其他老人家並沒有另外住的地方。像隔壁撿回收的伯父、伯母,都已經那麼老了,突然面臨拆遷,救濟金又很少,不曉得他們之後要怎麼辦?」

果菜市場北側,約有百戶原住戶,其中十三戶是有屋有地的人,擔任鄰長的薛吳淑貞,咖啡廳老闆張景評的外公,都是地主身分。其他人大多是四、五十年前付錢給大地主的佃農,買斷土地使用權興建房屋居住,像是張景評口中撿回收的阿伯,就是這一類居民。

71歲的蔡大昂,也是有屋無地的住戶。他一個人住在十坪半的房子裡,空間雖小但五臟俱全,客廳、廚房、浴室、房間,連雨天晾衣服的地方都有,屋內整理得非常乾淨。一聽到市政府的救濟和安置方案,他完全不能接受。

高雄市農業局表示,已經盡全力以最優惠條件與安置方案,協助居民辦理搬遷,可是居民依然看不到未來。農業局解釋,整個北側用地的關鍵,真的是這十三戶以前沒有領土地補償金或特別救濟金的小地主,至於另外的人,政府只能發給當初佃農身分的人,而不能發給有權利轉讓的,過去民眾私底下的轉讓,在法律上面是不允許的。

高雄市公民監督公僕聯盟理事長陳銘彬表示,這些徵收是歷史陳案,程序上有很大瑕疵。可是現在的高雄市政府認為已經有補償規劃,一切依法行政,你該走就要給我走,不走我就強制你走,可怕的就是在這裡!

業者也有不同聲音

市場旁的這條單行道,是果菜批發市場唯一的通道,三民都心計畫中打通的道路,就是以這條單行道為基礎。無論是運送批發蔬果的大貨車,還是附近居民來買菜,都得靠這條路。市府為了興建北側新市場,必須先在十二月底前完成道路拓寬,可是批發業者幾乎快要氣炸。

高雄市青果公會理事長李界旺表示,高雄市工務局已經畫好紅線,要在市場旁的單行道這邊,拓寬一條六米的道路,可是這條路是業者二十四小時都要用的路,白天要營業,下午會有大車進來,「所以我們不可能給他們開路,這是我們唯一出入的道路,你圍起來,要我們怎麼出去、怎麼營業?」

另外業者也認為,把南側市場遷移到北側,空間反而變小,最好南側、北側都提供市場使用,規劃成一邊蔬菜區、一邊水果區,這樣才有更多使用空間。

高雄市青果公會理事長李界旺也強調,「這個批發市場是都市的發展先鋒部隊,市場在哪裡,發展就走到哪裡!現在南側的市場都不夠用了,市政府把我們安排到更小的北側,有什麼用?乾脆南側現址和北側用地都給市場使用。」

三民區是市區中心,市場用地位於三民區核心,有民族路、十全路兩大幹線交會,附近還有高醫商圈和建工商圈,南側是90年代的高雄地標長谷世貿大樓。市府認為,三民區區域發展不能再延宕,可是市府的做法,卻屢遭非議。

律師柯劭臻表示,土地徵收條例是民國89年才制訂生效通過,坦白講民國89年之前的土地徵收,是不會去審所謂的公益必要性,是非常粗糙的。

高雄市公民監督公僕聯盟理事長陳銘彬說,市府完全沒有站在人民的角度在思考,攤商權益沒有照顧到,面對這邊的拆遷戶,也沒有顧及人民的居住權利。

未竟之事

「停止執行」的聲請,法院在8月11號駁回,這意謂自救會在抗爭行動上面臨重大挫敗。12號一早,自救會帶領住戶,捧著先人遺照,到高雄市政府提出「徵收無效」與「拆遷房屋無效」的訴願。四十多年了,住戶們陳情、抗爭,又多了一筆紀錄。

市府、市民,都希望徵收爭議盡速解決,過程中,如何保障人民生存的尊嚴,才是重點。因為,一座進步的城市,不應該讓業者看不到願景、讓人民看不到未來。

集數
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