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市安南區城西里海岸,有塊突出的岬角,當地人稱為港仔西,因為鄰近曾文溪出海口,漁業資源豐富。為了防風定沙,五十年前,港仔西海岬上就大量種植木麻黃,形成一塊一百多公頃的防風林帶,面積廣大,彷彿海岸上的綠森林。
根據調查,防風林在長期演替下,已具有森林生態。防風林內人工化的水道,也形成分散各地的林澤,成為森林內陸型濕地環境。台南大學師生長期進行生態調查,發現這裡有著珍貴生態,像是邊緣就發現四種蟻獅,在沙坑中伺機捕捉螞蟻。
台南大學張原謀老師指出,城西防風林內還有台灣特有種-台灣暗蟬,是相當稀有的物種。他長期研究昆蟲生態,發現台灣暗蟬原本族群數量很廣,現在卻只剩西部海岸還有分布,城西防風林是已知的最大棲地。
但是防風林的生態環境,早期並未受到重視,二十多年前,台南市在城西防風林帶,設立垃圾焚化廠,並規劃垃圾掩埋場,分成四期開發,分區砍伐林木,掩埋垃圾,多年來不斷遭到居民抗議。近期,第四期掩埋場又將動工,反對居民群起抗議,舉辦大廟論壇,要求保護城西防風林。
城西垃圾掩埋場第四期開發位置,就在防風林帶上,規劃總面積十四公頃,目前計畫開發七公頃,2003年通過環評審查,2015年通過環境差異分析。台南市環保局表示,台南市一年有六十萬噸垃圾量,焚化只能處理五十萬噸,還有十萬噸必須進掩埋場,所以第四期掩埋場需要興建。
論壇中,多位生態專家說明開發防風林,將對暗蟬造成重大傷害,並指出台南濱海一百年來的發展,已經讓許多物種消失。台江國家公園說明,防風林帶在國家公園範圍內,屬於四草國家濕地,但是早期並不知生態如此豐富。
面對社會質疑,國家公園內蓋掩埋場,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長張維銓表示,還必須經過濕地法與國家公園法審查。在民眾抗議污染,專家說明生態調查下,台南市副市長曾旭正表示,全案先暫緩實施,進行公民討論,凝聚更大共識。
安南區有著廣大魚塭,許多民眾依賴養殖為生,對水質變化,相當謹慎,檢驗水質成為例行工作。多年來,焚化廠與掩埋場已經對當地環境造成影響。城西第四期掩埋場開發案,許多養殖漁民不只反對,也希望政府解決舊的污染。
為了守護城西防風林,推動大廟興學的吳茂成老師,邀集學生舉辦親子鐵馬行,希望讓關心環境議題,成為認識故鄉的動力。一群人沿著鹽水溪流域前進,一路介紹鄉土風情,最後來到城西防風林。台南大學黃文伯老師,為參與者介紹台江地區的生態。
針對防風林開發,黃文伯提出邊緣效應理論,說明物種棲地有一定的邊緣,一旦開發影響,造成邊緣變動,連帶讓核心地區縮小或消失,就可能讓生物棲地全面崩壞。他認為城西防風林的開發,必須放到地區整體生態系統來思考,從草地、魚塭、林帶到海岸,都是相伴相生的共生環境。
生態區域相互影響,安南區的環境問題,不只是海岸上設立掩埋場,農地上開發工業區,也是一個危機。在安南區公親寮,保留著百年傳統的「拜溪墘」儀式,每年農曆七月,居民集體膜拜,祈求地方平安。
但是在公親寮附近,台糖新吉農場,開發成為一百多公頃的新吉工業區,吳茂成指出,這個地區易淹水,所以居民拜溪墘,但是政府沒有記取教訓,還在這裡蓋工業區,污水又影響下游地區。安南區是台南發展的源起,圳河縱橫,有如水都,但是在安南區就有八個工業區,有著開發與污染的問題。
從工業區到掩埋場,安南面臨不同開發破壞,長期研究台江生態的張原謀呼籲,應該重視台江的生態資源,善盡保護,讓生態成為地方發展資源。
城西掩埋場開發,引發居民怒火,作為台灣歷史起源區域,面臨環境破壞,他們希望保護防風林,守護台灣暗蟬,更希望政府珍惜安南環境,不要掩埋台江的美好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