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這天,一群來自東海岸的居民,還有上百位聲援群眾,在環保署前集結。這次,他們不是為了抗議美麗灣飯店而來,而是為了同樣位在台東杉原海岸,開發面積是美麗灣四倍大,占地五百公頃的棕櫚濱海度假村。
早在2003年,棕櫚度假村就通過環評,不過遲未動工。幾年來,環保團體不斷提出開發基地地質不穩定、有考古遺址、涉及原住民傳統領域等問題,歷經七次環境差異分析審查之後,今年3月已經通過專案小組審查,只要再通過環評大會,就可以正式動工。成為海岸法立法後,第一個闖關的大型海岸開發案。
環評大會一開始,環評委員就提出程序問題,希望釐清在海岸法相關施行細則,還未公布的空窗期,是否要繼續審查,最後,環評大會做出暫緩審查的決議。
海岸法通過後,真的就能阻擋一連串的開發案嗎?海岸法的宗旨,是要確保自然海岸零損失。法案規定,從平均高潮線開始,一直到第一條濱海道路或山脊線的範圍,都屬於海岸地區,並且要在兩年內制定出海岸保護計畫,其中又依照自然條件的不同,分為完全禁止開發的一級保護區,和可以有條件開發的二級保護區。
目前,東海岸正在準備開發的案件,包括花蓮遠雄海洋公園擴建案、花蓮豐濱鄉山海劇場、台東三仙台旭塔飯店、寶盛水族遊樂區,和台東杉原海岸旁的棕櫚灣度假村、黃金海度假村,以及娜路灣大飯店等等大型開發案。
根據海岸法規定,一級保護區是由營建署訂定,二級保護區範圍則由地方政府來劃設,但這些開發案,將來可能會落在有條件開發的二級保護區,過程仍充滿變數。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便表示,自然海岸最多的花蓮、台東,這兩個地方的父母官,都是以發展觀光產業,吸引大量資金進到地方投資建設為主要方向,所以對他們而言,劃設二級保護區,當然是越小越好。
東海岸的發展,該走什麼方向?不同力量仍在互相拉鋸。一群長期關注東海岸開發問題的的居民,紛紛嘗試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
在距離杉原海岸不遠的都蘭部落,人稱龍哥的賴進龍,正在山坡上的工寮,用阿美族傳統工法,打造竹筏。從1970年代開始,杉原灣周圍的土地,就陸續被私人買入,並規劃了美麗灣、棕櫚度假村等數個大型開發案。族人只能看著部落土地和文化不斷消失。在他的記憶中,現在的棕櫚度假村預定地,過去其實是族人耕種的地方。
2013年,龍哥曾經和一群反美麗灣的運動者,用十七天時間,從台東徒步到台北總統府前,表達反對東海岸開發的決心。由於東海岸開發經常牽涉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問題,海岸法也特別納入了公民參與的機制,部落居民期望,這能讓他們的聲音更加受到重視。
同樣也長期參與反美麗灣運動的林淑玲,每天上午都會和媽媽一起去砍牧草、餵羊。她就住在杉原灣旁的莿桐部落,受到一連串開發案的影響,部落居民申請增劃原住民保留地的過程,一直不順利,他們現在養羊維生的這塊地,也是向退輔會承租而來。她認為如果沒有這些開發案,現在部落的土地可以繼續維持農用,老人家是有能力在部落裡生存下來的。
業者和地方政府,雖然打出投資會帶動就業的口號,在幾次業者和部落居民接觸、溝通的過程中,林淑玲觀察到,雙方的期待其實有不小落差,部落中的青壯年,期待可以承包工程,但業者卻說,可以提供飯店接待、廚師等工作,沒有正面回應部落訴求。
不願意進到企業和政府主導的大型投資項目中就業,留在部落生活的青年,有人像林淑玲一樣,選擇務農維生,也有人開始經營部落深度旅遊,花蓮豐濱鄉磯崎部落的陳健瓏,就是其中之一。
陳健瓏之所以返鄉,除了希望能發展永續的生態旅遊,增加族人收入,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阻擋山海劇場開發案。預計以原住民歌舞表演吸引遊客的山海劇場,曾經選址在靜浦、石梯坪等地點,都引發在地居民抗議,於是花蓮縣政府又選中閒置的磯崎國小校舍,希望能順利推動開發。
這樣的展演模式,不但讓部落青年擔心傳統文化遭到消費,根據東管處調查,磯崎海岸從1987年以來,因為海岸嚴重侵蝕,已經退縮將近一百公尺,現在的磯崎海水浴場,也因為沙灘消失,遊客數量大幅減少。要在緊鄰海岸的位置興建劇場,不但有安全疑慮,也可能影響海岸生態。
二十年來,看著海岸不斷倒退,縣政府的規劃中,卻沒有將環境因素納入考量,陳健瓏期望,海岸法立法之後,相關單位能更仔細的評估開發行為對海岸環境的影響。
正當這群東海岸居民,勾勒著美好生活的願景,未來兩年,海岸法相關子法能不能順利公布,保護區範圍的劃設,是否會涵蓋目前仍存在爭議的開發案,將是攻防焦點。
反美麗灣運動掀起的社會輿論,成為推動海岸法立法的一大助力,這也是東海岸守護運動好不容易得來的成果,但這場漫長戰役,還沒有真正劃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