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油肥皂劇

採訪/撰稿 錢志偉
攝影/剪輯 陳添寶

餿水油事件,讓一些老店招牌受累,也讓我們的健康遭殃。根據環保署的清查結果,國內廢食用油逾五成無法掌握流向,也就是說,每年有大約四萬噸的廢油下落不明,研判應該是被家庭及攤商轉賣或任意丟棄,堵塞了自家水槽、下水道或成為地下油行煉製黑心油的來源。為避免廢油污染環境,為求吃下肚的油安全無虞,民間團體展開自保,開始回收廢油來做皂…

走進新北市新店清潔隊的廢棄物回收場,廢沙拉油罐堆積如山。

「這是大統的」、「這罐也是大統的」…,清潔隊長林禹斌指著廢油罐廠牌,一面點選數量,「一天回收七 、八十瓶沒問題」。 2013年大統劣質油事件發生後,民眾紛紛更換家庭食用油,新北市清潔隊開始推出「廢食用油回收」服務,事發期間的回收量「蒸蒸日上」。

這項廢油回收服務目前依然持續,不過記者跟著環保回收車來到社區,僅看到社區的婆婆媽媽提著家中油罐瓶來回收,獨獨不見餐廳和攤販的蹤影。

根據環保署調查,國內廢食用油一年產量推估在6.7萬噸到8.8萬噸間,但是逾五成無法掌握流向,有的是家戶隨意傾倒在洗碗槽或水溝,有的則是被攤商轉賣到地下油行。

台師大化學系吳家誠教授指出,關於食用廢油的去向,過去政府曾回收廢油去做生質柴油,但這種生質柴油放在汽車油箱,會產生沉澱或阻塞,引起駕駛人抗議,政府不得不暫停這項回收措施,所以現在餐飲業的廢油,找不到去處。 



「交給回收商,有回饋金拿」在桃園開雞排店的葉小姐向記者說明,一桶油成本700元,廠商到府回收又有260元回饋金可拿,彌補三分之一的購油成本,公家單位沒有獎金誘因,業者當然選擇把這些廢油交給私人油行。但這些廢油流入民間後,最終流向為何?究竟做什麼用途?不免起人疑竇。 

主婦聯盟理事姜淑禮日常就在從事廢油回收做皂的活動,她指出,有許多回收商美其名回收廢油要去做皂,其實回收後做一次雜質去除,再做成食用油賣出去的大有人在,「餿水油就是這樣來的」,即使廢油有油耗味道,摻雜一些人工調味料,愛吃重口味的消費者根本無法察覺。

問題黑心油連環爆,現行法規似乎無法約束不肖業者鑽漏洞,油品造假的惡劣行徑,為求吃下肚的油安全無虞,民間團體展開自保行動。 



新竹市巡防協會群志工媽媽,她們跑遍社區內的鹽酥雞店、雞排攤、臭豆腐店及餐廳,回收廢食用油製作環保的家事皂,這項舉動阻絕了廢油流入地下油行,提高周邊餐廳的食用油品質,也因為做皂的設備簡單,進入門檻低,讓社區內中高齡媽媽有機會二度就業。

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也動員學生參加「家事皂運動」,鼓勵年輕人拿起廢油皂動手做家事,一旦響應者多,即可多消耗攤商的廢油。此外,台北市好人菜攤也幫忙販售家事皂,為社區志工媽媽籌備廢油回收基金,購買更多製皂設備,成為一廢油回收的良善循環。

地點
集數
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