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園的第二春|鼓勵農民轉作縮減檳榔面積

採訪/撰稿 錢志偉
攝影/剪輯 陳添寶

「看見臺灣」紀錄片突顯山坡地超限利用種植檳榔的問題,行政院在六月召開國土保育專案會議,新修「檳榔管理方案」,未來每年每公頃補助五萬元,打算要輔導檳榔農種植油茶,縮減坡地檳榔種植面積…

來到南台灣的屏東竹田鄉,道路兩旁的農地,幾乎都種著檳榔樹,根據當地居民的說法,竹田鄉有70%的農地都在種檳榔,不過最近當地卻掀起一股「轉種檸檬」的風潮。

竹田農會供銷部主任吳國雄說,二十年前竹田鄉到處可見檸檬田,屏東檸檬可說就是從竹田開始種起,後因檳榔崛起,農民砍掉檸檬改種檳榔。2011年的塑化劑事件,天然蔬果飲料一夕爆紅,檸檬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剛好又碰到檳榔價格年年下跌,農民於是決定種回檸檬。



「檳榔價錢最好時,一顆檳榔可抵一斤雞蛋」,林試所副研究員林壯沛解釋,在政府防癌宣導下,紅唇族人口流失,檳榔從每台斤650元的天價紀錄,現在「一顆檳榔可能一毛錢不到」。

從檳榔轉種檸檬的陳錦相也說,如果管理好,檸檬一分地收入可以到十五萬,檳榔頂多四萬,再透過農會共同行銷,也會篩選部分品質較好的檸檬銷往國外,前景一片看俏。

因為檳榔價格低迷,許多農民無意栽種紛紛廢園,農委會順勢而為, 打算每年每公頃補助五萬元,要輔導檳榔農轉作油茶,希望能改善山坡地超限利用,水保流失的問題。

由於接連的黑心油問題,引發民眾對食用油品質的重視,政府推油茶種植,主因是茶籽可壓榨「苦茶油」,可替代進口的油茶籽及橄欖油,提高食用油自給率。

「耐高溫 ,營養成份不輸給進口橄欖油」,花蓮農改場副研究員張同吳解釋油茶種植的種種好處,「檳榔是淺根性作物,油茶抓地力比檳榔還牢固」。 

根據農糧署的資料,油茶樹早在1910年就從中國引進造林,適合在坡地種植。結茶籽榨苦茶油,「一瓶六百毫升的苦茶油賣上千元」,有足夠誘因吸引農民轉作,不只可以照顧農民生計,也可縮減檳榔面積。

因為檸檬價格夯,苦茶油價格長期居高不下,可以想見檳榔農未來會爭相轉作,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就呼籲,主管機關要有配套措施,小心農產滯銷、價格崩盤。林壯沛也提醒,檳榔要廢園時,先不要將檳榔全數砍除,等造林木長大後,再將之除掉,「一下子砍光光,雨水沖刷土石,等於是對水保的二度傷害」。

集數
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