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呷毒

採訪/撰稿 陳佳珣
攝影 陳添寶 陳志昌,剪輯 陳志昌

4月9日,立法院辦了一場公聽會,攸關你我食的安全,主持會議的立委開宗明義說明,為了農地保護,維護國家安全與糧食,應該積極研訂灌排分離實施法。「灌排分離」是個重要課題,因為我們賴以生存的農地,正喝著各式各樣的毒水…



後勁溪,短短21公里,沿岸是高雄市的工業重鎮,包括台塑仁武廠、仁武工業區、大社工業區和工廠群聚的竹子門地區,工業廢水排入後勁溪,下游的農田從後勁溪引水灌溉,面對灌溉水質不佳的狀況,農民只能自求多福,因為後勁溪屬於區域排水,主管權限在高雄市政府,農田水利會沒有權力要求上游業者,將廢水處理到符合灌溉水質標準,才能排放,雖然高雄農田水利會在民國79年,規劃了灌排分離工程,卻因為經費龐大、水量豐枯等因素,始終難以達成。

彰化縣是台灣的糧倉,卻也是農地污染最嚴重的縣市。每當二期稻作開始插秧,東西三圳豐沛的水源,灌溉著彰化市和和美地區的農地,但北彰化電鍍工廠林立,過去電鍍廢水直接排到水圳,導致污染事件一再發生,彰化農田水利會於是禁止業者搭排,要求以附掛管方式,把廢水直接拉到區域排水再排放,這也是灌排分離的做法,但彰化地檢署從去年11月開始,查緝電鍍業者違法偷排廢水,第一波掃蕩中,就有四家業者長期用暗管,把電鍍原廢水直接排到水圳裡。



新竹市香山地區的污染農地面積,曾經達到33公頃,整治完畢後還是種出鎘米,經過農業試驗所用氯化鐵洗去重金屬,並調整土壤PH值後,終於讓農地活化、恢復生產。但污染隱憂並沒有消除,因為新竹農田水利會的汀甫圳八輪支線,兼具灌溉與排水功能,旁邊緊鄰香山工業,工業區內的廢水,就從排水溝流進水圳,曾經造成下游農地污染。

桃園是工業大縣,也名列污染農地排行榜的第二名。黃墘溪堤岸邊有一條水泥涵管,強勁水流奔騰而出,這是中壢工業區的工業廢水,只要符合環保署訂定的放流水標準,就是合法排放,但對黃墘溪這條小溪來說,卻是沉重的負擔。離中壢工業區污水排放口約兩、三公里,就有一個水閘門,黃墘溪水被引入灌溉農田,水還呈現淡紫色,拿來灌溉等於讓農地慢性中毒,長久累積難保不會污染超標。



環保署共計花了6億,整治這些污染農地,卻還有302公頃等待整治,如果繼續放任污染,土污基金早晚會破產。於是民國102年,環保署向桃園、彰化兩個農田水利會以潛在污染責任人,追討二分之一的整治費用,分別是300多萬與800多萬,終於迫使相關單位共同面對問題,催生了「農業灌溉水質保護方案」。

然而農業灌溉水質標準不是法規,對廠商沒有約束力,除非搭排到農田水利會所主管的水圳或渠道,才能要求業者做到符合灌溉水質標準,灌排分離的呼聲,民間團體喊了很久,始終看不到任何蹤影。一場立法院公聽會上,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呂翊齊更提出,灌排分離一定要立法,否則將可能因為經濟部等單位施壓,難以執行。

農地是跨世代台灣人民生存的依靠,糧食安全和自給率應該提升到國安層級,而擔任農業水質守門員的農田水利會,卻是個法人機構,不具有公權力,相對也不必負責任,農地污染攸關糧食生產的安全與否,進一步連結到全民的健康,該如何讓農地受到妥善保護,就看政府重不重視。

集數
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