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慮服貿

兩岸服貿協議引發爭議,青年學生占領立法院議場,進行長期抗爭,許多公民紛紛上街聲援反服貿,到底民眾在憂慮什麼?我們的島節目將從農業、環境及觀光發展三個面向,帶您了解服貿可能對台灣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憂慮服貿 環境

蔡乾坤,從事「營建廢棄物回收業」,專門處理居家裝潢、修繕產生的廢棄物。一層層堆疊起來的彈簧床,一袋衛浴設備的水龍頭,還有媽媽煮飯用的湯鍋,甚至連二、三十年前的電話捲線都看得到,完全就像是間生活雜貨點。這個行業在服貿協議中,被歸類在「環境服務業」,並且開放台灣及中國二地業者,可相互設點開公司,提供相關環境服務。

簽署服貿,台灣清潔服務業人心惶惶,比較兩岸資本額及產業規模,宛如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政府表示服貿有利台灣環境服務業,前進中國,搶占商機,但有些業者並不那麼想,因為中國環境服務業,生態複雜,台灣業者可能討不到便宜。

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徐光蓉指出,反之中資來台,將可能後患無窮,尤其一旦環境工程、科學顧問,到檢測服務都獲開放,民間監督更加困難,如此一來,不僅國安出現破綻,台灣環境也跟著遭殃。

另外,雖然政府明確指出服貿協議,沒有開放就業市場,也不涉及勞工來台的問題,但是業者表示,中資還是可以申請技術人員來台,屆時薪資拉低,是否會衝擊基層勞工生計,或是因低價搶市,產業鏈面臨崩解的危機。

憂慮服貿 農業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針對農業項目上,特別明列開放畜牧業的顧問服務業,讓業者面臨開放的挑戰。家住桃園的養豬農陳先生表示,政府沒有說清楚,開放的內容是什麼,但是以養豬業技術服務來說,台灣畜牧技術其實高過中國,無需中國的顧問服務。但是他擔心畜牧業的顧問服務,包含疫苗研發與開放使用,一旦使用中國疫苗,不見得對台灣有利。

另一位黃先生在桃園經營養豬畜牧場,多年來一直提升養豬場的管理技術,並且曾經獲得神農獎。面對服貿協議的開放,黃先生並不擔心,他表示應該會在技術、查驗上,作出相關限制,不是讓中國服務任意進入。同時,他覺得不該故步自封,應該提升農產品品質,來面對市場開放的挑戰。

中興大學教授陳吉仲,研究服貿對台灣農業造成的衝擊,表示服貿最大的問題,就是造成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形成所得重分配的農業洗牌效應。

台大教授郭華仁認為,服貿爭議只是自由經濟的冰山一角,後續的自由經濟區開放成立,將造成台灣農業關鍵技術的外流。同時,一旦中國設廠自由經濟區,使用「台灣製造」標章,如果發生問題,更是對台灣本地農產,造成嚴重傷害。

中興大學陳吉仲估算,從開放服貿、自由經濟區,到未來開放貨品貿易服務,這波自由經濟的開放政策,可能對台灣農業造成高達1800億的影響。服貿對台灣農業會造成何等危機?這波自由經濟開放,又將讓台灣農村,面對何種未來?

憂慮服貿 觀光

農家子弟出身,在業界有休閒農業教父稱號的張清來,成立台灣第一個觀光果園,進而經營度假飯店,從二十多年前就開始組織台灣各地農民,協助農民休閒產業轉型。

張清來表示,目前台灣觀光產業並不缺資金,以宜蘭來說,正在籌設的觀光飯店就有十二家,整個市場供過於求,中資進來可能讓銷價競爭的現況惡化。



兩岸服貿協議在觀光產業這項中,中資可以來台經營遊樂區、觀光飯店、平價旅館、旅行社、餐廳、小客車租賃等等。中興大學陳吉仲教授指出,台灣每年兩百萬的陸客、六百億的產值,名目上在台灣,實際上將被中資擁有者拿去。對此經濟部澄清,表示目前只對中國開放三家旅行社,且不能接陸客,不會形成所謂一條龍式的壟斷。

雖然中國也開放台灣旅行業到中國投資,但是業者質疑,有能力到中國投資的都是大企業,台灣數千家休閒農場、農村、民宿,這些家族式的微型企業,可能因為平價旅館的開放,而受到傷害。

受兩岸服貿協議影響的人數,涵蓋四百多萬服務業勞工,但是許多受影響範圍的商家與業者,對於服貿簽訂後會帶來哪些正面與負面效應,並不太了解。

服貿簽訂之後可能產生什麼變化,香港與澳門的經驗,值得借鏡。香港旅客周良昌表示,近年來香港地價漲、房租漲、物價提高,現在生活更加辛苦。

環保團體擔心,台灣現在面臨的環境問題,已經難解,接下來中國企業挾龐大資本介入營造工程、交通服務、土地開發,對環境的負荷與土地的侵蝕,更難以預期。

以集水區開發為例,目前台資早已在集水區內圈地養地,開放中資之後,集水區的開發壓力將更加沉重。去年港商寶生集團仲成公司得標的BOT案,計畫在日月潭湖邊興建最大規模的旅館,就是一個例子。





對於服貿的簽訂,政府關注的仍是經濟的發展。經濟部長張家祝在記者會中強烈表達,沒有服貿,就不會有接下來的貨貿及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在國際上將會完全被邊緣化,下一代承受的後果,將是難以想像。

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指出,在立法院召開的二十場公聽會中,不論學界或產業界,都已經把服貿可能的負面衝擊告訴政府,但政府並沒有好好說明與回應,讓人民充分了解,然後做出選擇。

民主的課程,在立法院外的街頭進行著,台灣的新生代在這裡茁壯成長,向社會邀請、展開價值的思辯,對於明日台灣,在經濟發展目標之外,更隱含對社會公平、土地正義的追求。

地點
集數
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