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捕、裝箱、運送,長時間無法進食,沒有飲水,這是台灣原生龜最漫長的黑夜。食蛇龜走私,往年一次是數百隻的規模,今年卻暴增到一次就上千隻,數量之多、頻率之高,打破往年紀錄。柴棺龜的數量也逐漸增多,光是今年,攔截到的原生龜就有七千多隻,闖關成功被運往中國的,不知有多少,顯示中國市場需求大增。
其實,食蛇龜與柴棺龜原本都是普遍分佈的物種,主要棲息在低海拔森林,食蛇龜完全陸棲,柴棺龜則是半水棲,春夏季節喜歡待在水塘,牠們長壽,但是繁殖速度慢,族群恢復力差。牠們與森林的互動關係,目前還沒有充足的學術研究,因為族群量少,研究不容易。
如今,研究速度更是追不上牠們消失的速度,除了棲地開發、路殺問題,加上嚴重盜獵,使牠們急速減少,成為台灣保育類動物中,被大量走私輸出的物種。「龜類最大的威脅,就是人類。」長期從事龜類研究的吳聲海老師說。
非法集團從全台各地捕捉原生龜,再集中運送,過程中已經對動物造成緊迫與傷害,海關攔截下來之後,一夕之間,數千隻傷痕累累的原生龜,卻成了燙手山芋,牠們該往何處去,從來沒有明確流程,總是緊急處理、暫時安置,中興大學的吳聲海老師,多次臨危受命。
從2006年第一批查緝到的食蛇龜開始,後續幾次查獲的個體,也都先往中興大學送,原本獸醫院是緊急救傷,卻因為沒有其他地方能容納,不得已就在救治後的恢復區,長期收容。兩次查緝到的5000多隻原生龜,得要擠進不到150坪的空間。「八年來我們一直做一樣的事情,還是只有那麼大的空間,兩個禮拜之內,要收容五千多隻個體,從以前到現在,都沒有長遠規劃。」吳聲海老師說。
根據中興大學的研究,一公頃森林可以容納20隻左右的原生龜,在這邊,平均一坪得擠入35隻,空間不足,層層疊疊,縱使志工努力照顧,5000多隻已經有600多隻死亡,折損率高於十分之一,凸顯收容資源與空間嚴重不足。
十二月初,動保團體舉辦記者會,揭露原生龜因為野保法執法不力,陷入走私猖獗,野放困難,收容窘境的惡性循環。記者會上,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何宗勳表示,空間不足傷害動物福利。
林務局野生物保育科長林國彰表示「走私保育類動物,最高面臨5年有期徒刑,150萬元罰金,獵捕野生動物,罰則是五年有期徒刑,100萬元罰金。」
立委田秋堇則表示,「從2000年到2013年8月,法院判決幾乎都是易科罰金,保育類動物被獵捕、被販賣,竟然判最低刑度。另外走私行為因為是在出港之前抓到,變成未遂犯,竟然不用罰。想不到食蛇龜,竟然成為兩岸交流的犧牲品。」
立委提出修改野保法,走私未遂也該照罰,因為沒有重罰,無法達到嚇阻作用。法令需改善,執法要加強,收容更需要改善。這些虛弱的原生龜,需要漫長的恢復期,目前以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來做原生龜的中途之家,並不妥當。兩項目的不同的保育工作,應該有不同的空間與資源。
收容品質出問題,雖然研究人員努力搶救,死亡率還是相當高。讓適合重回野外的原生龜回家,緩解收容中心的壓力,是研究人員多年來,另一件心頭大事。
2013年5月,200隻食蛇龜在墾丁重回野地,這是8年來第一次執行的野放計畫,原本以為在國家公園範圍內可以放心,但在一次查緝中,竟然發現有4隻食蛇龜是野放計畫的個體。計畫主持人吳聲海老師感嘆「即使是國家公園,還是沒辦法杜絕盜獵,現有的保護區或林管處所轄的地方,很少有安全的。」
原始棲地處處皆兵,沒想到連收容中心也不安全,12月中旬,嫌犯剪破收容處的鐵網,盜走一千多隻原生龜。史無前例的偷竊事件,再一次凸顯收容窘境,因為資源有限,不但難以顧及動物福利,更無法做到高強度的安全維護。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回應此事,表示未來會找更適合的中途之家。中興大學只是暫時收容,需要長期收容或無法野放的,會移到林務局轄管的土地。
將這些屬於山林的動物,放回原棲地,這項單純的保育工作卻面臨諸多困難。因為不曉得這些查獲的原生龜來自何方,還要顧及野放後會不會衝擊當地原有的族群,最重要得是「安全」,如何確保野放後不再被盜獵。
盜獵、走私、收容、野放,衍伸一串問題,反向來看,從源頭遏止盜獵、護住棲地,才是物種保育的根本,免去勞師動眾與動物苦難。
2013年12月5日,亞洲第一個食蛇龜保護區正式公告成立,面積1295.93公頃,翡翠水庫與林務局合作管理,在這片水源保護區,有著台灣低海拔最原始的生態樣貌。
這座保護區的幕後推手之一,是龜類專家陳添喜老師。他心繫這片淨土,不只因為這裡有穩定的食蛇龜族群,也因為這是他學生時代的研究樣區,有著深刻感情,當全台到處抓龜,他努力想保下一個種原庫。
當初為了保護水資源,集水區受到保護,造就野生動物天堂。雖然保護區以食蛇龜為主,同時也讓生活其中的三十多種動物,連帶受到保護。擅闖保護區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按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期再加重三分之一,如果違反公告管制事項,可以處5-25萬元罰鍰。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表示,如果在保護區抓野生動物,量刑會更重,嚇阻作用會更好,但相對的,刑度管理工作一定要加強。
食用、藥用、寵物市場炒作,讓原生龜陷進泥沼。翡翠水庫彷彿一葉方舟,載運著族群命脈,當盜獵嚴重、收容壓力倍增,台灣需要更多這樣的保護區,護住生態,護住未來。
中興大學吳聲海老師表示「淺山生態被破壞得很嚴重,食蛇龜是很好的指標物種,有些保護區或水庫集水區,很適合規劃成野生動物保護區,在合適的地方設置野生動物保護區,透過法令與加強巡察來保護,對台灣整體生態環境會越好。」
屏科大野保所助理教授陳添喜則說「祖先沒有過度利用,我們現在才看得到原生龜,或許現在不知道牠們在生態系中的角色,如果為了大量抓來賣,一年幾萬隻的抓,很快就可能絕種。一個種不見了,接下來可能是另一個種,到最後整個環境變成什麼都沒有。」
棲地消失、盜獵嚴重、收容飽和、野放無期,原生龜的哀傷前奏,接下來是每況愈下的傷痛,還是換來大眾的覺醒?敵暗我明,調整法規,落實執法,加強教育宣導,保住棲地,多管齊下,或許這個目前看不見結局的故事,能有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