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陽、海浪、沙灘。酷熱的夏天,海邊是最好的消暑聖地,也是讓人看了心曠神怡的清涼風景。基隆大武崙澳底漁村旁的這片沙灘,每到假日擠滿戲水人潮,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腳踏的這片美麗沙灘,其實是基隆市政府花費三百多萬元堆疊出的人造沙灘。
時間回到2005年五月,一輛又一輛的砂石車滿載著沙子,進入基隆大武崙,開始一個改頭換貌的整型計畫。為了保有這基隆市唯一的沙灘,基隆市政府編列預算,請包商由大陸隔海運了8000噸的沙,填出大武崙沙灘的美麗遠景。但其實在漁港興建以前,這一片都是天然的美麗沙灘,根本不需要借助外來填沙。
長期研究海岸地形的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副教授蕭松山認為,這就是「突堤效應」。蓋了結構物後,沙子來來去去的動線遭到改變,原本應該是個自然平衡的海灘, 沙子卻有去無回,沙灘當然會慢慢消失。
同樣的例子發生在福隆,每年一次的貢寮音樂祭,讓這裡的沙灘成為年輕人徜徉搖滾樂的天堂。但是在熱力四射的狂歡背後,有多少人知道,腳下的這片沙灘其實是人工填補出來的。學者研究發現,福隆沙灘的消失,原因包括雙溪河因為上游的整治工程,導致沙源減少。另外核四重件碼頭的興建,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同樣因為「突堤效應」,破壞了福隆原本夏去冬回的沙子循環。
人類自以為能夠主掌自然的變化,但過多的人工建設卻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沙灘慢慢不見了。人工塡沙是近年來許多地方,為了彌補自然沙灘流失,不得不採用的方法。直接花錢堆回沙灘雖然是視覺上最明顯的效果,但能不能留住沙子才是關鍵。或許金錢可以為破壞自然的人們,快速地建構出消失的沙灘,但是什麼時候沙子又要不見了,沒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原本應該在七月底舉辦的貢寮音樂祭,因為海棠颱風來襲順延,我們在颱風過後來到福隆海灘,看到原本抽砂填補的沙灘,樣貌又有了變化,雖然沙子沒有完全被沖走,高度卻降低了許多。包商只能再度趕工,回復沙灘樣貌。八月初海洋音樂祭即將舉辦,屆時在這片沙灘狂歡的年輕人,有多少人了解福隆沙灘的故事?又有多少人肯關心這片沙灘未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