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家園不是夢

採訪 張岱屏 林佳穎,撰稿 陳佳珣
攝影 陳錦彪 陳忠峰,剪輯 陳慶鍾

核四每隔一段時間總會端上檯面吵一下,民進黨執政八年,非核家園的理想仍難以落實,貿然停建核四更引起民眾負面的觀感,核四經過停建再續建,巨額的賠償是全民買單。如今新政府上台,能源更是迫在眉梢的棘手問題,於是,我們以德國為他山之石,看看這個在CO2減量與再生能源發展名列前茅的國家,早就宣布在2020關閉所有的核能電廠?他們又是如何推動的?推動的過程,德國又發展出哪些商機?

1970年代的能源危機,對沒有石油蘊藏的德國是一大警惕,於是,德國開始發展再生能源。1986年,俄國發生車諾比核爆意外,讓德國在核能發展上踩煞車,核能佔德國總發電量的兩成多,經過仔細評估並且研擬替代方案,德國政府宣布將在2020年關閉所有的核能電廠。

德國推動的政策優先順序是,首先提高既有電廠的發電效率,再來是節約能源,第三步才是推動再生能源。

建築所消耗的能源佔總用電量的50%,於是,發展低耗能建築便成為重要的方向。德國建築法規規定,除了歷史古蹟建築之外,其他的建築都要使用達到法定隔熱係數的雙層玻璃,沒有溫度的交換或損失,以減少能源消耗。

除了從建築、建材上思考,如何節省能源消耗,再生能源的發展也是同步並進。位在溫帶地區的德國,日照量只有亞熱帶台灣的三分之一,但卻積極的投入太陽能產業。目前德國的太陽能板銷售量是全球第一,工業產值高達兩千億新台幣,另外在風電科技一樣也有了傲人的成就,德國風力發電的總發電量世界第一。

德國發展再生能源發展的後盾,是政府在兩千年頒布的EEG再生能源法案,除了保障收購國內所有再生能源發電量,並且制定不同的獎勵費率,加速民間投資再生能源產業。

現在,再生能源的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14% 以上,就業人口超過一百萬人,出口總值高達兩千五百億台幣,對德國來說,再生能源不只是替代化石燃料,建構德國能源自主的基礎工業,更看準未來綠色能源產業的商機。

再生能源最被詬病的是不符合經濟效益,但當化石能源逐漸耗竭,仰賴石油、煤甚至是鈾發電的成本,只會提高,而當再生能源的生產規模擴大、技術提升,發電成本自然會降低而變得更有競爭力。

台灣也應該把能源提升到產業以及國家競爭力的層次,當我們還在爭執核四續建,核一、核二、核三延役,並且擴充火力發電時,停下來,往外看一看,世界正在改變!

側記

當政府對於再生能源還停在宣傳多於實質的階段,再生能源法還躺在立法院遲遲沒通過,但企業的腳步快多了,因為它是有商機與遠景,看到德國人有效率與嚴謹規劃的態度,就不禁唏噓,台灣政府真的要加加油!

集數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