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石伯的蓮花田

記者 王晴玲 朱孝權

盛夏,正是睡蓮綻放的季節。台北縣三芝鄉的一大片蓮花田,池中蓮花朵朵盛開,蓮花田的主人阿石伯忙著採收蓮花。蓮葉下,是另一個熱鬧的世界,七、八月是台北赤蛙的繁殖期。多年來台北赤蛙與阿石伯一起仰賴這片蓮花田維生,也激盪出一段產業與生態保育共存的動人故事。

1908年,美國博物學者在八里發現一種體型瘦長的赤蛙,身長不到四公分,綠色的背,體側兩條金黃色的滾邊,牠的叫聲不像一般青蛙響亮,反而像蟲叫一樣細小,學者將牠命名為台北赤蛙。過去台北赤蛙廣泛分佈在台灣西部低海拔的溼地中,但是近十年來,農藥的使用與建設開發,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台北赤蛙本來帶狀的分佈縮小到只剩下四個棲息點:台北三芝、石門;桃園龍潭、楊梅;台南官田;屏東內埔、萬巒。

點狀的分佈對台北赤蛙來講是相當危險的,因為不僅面臨基因的同質化,一旦環境遭遇重大變化,台北赤蛙更有可能完全消失。台北市立動物園的林華慶組長意識到台北赤蛙的危機,在西元2000年完成台北赤蛙的調查研究後,發現三芝阿石伯的蓮花田是台北赤蛙重要的棲地,因此積極與地主阿石伯溝通,希望他能夠不要在他的蓮花田中使用農藥。

但是種蓮花種了25年的阿石伯,根本無法理解這群保育專家的想法,阿石伯認為,不噴農藥怎麼行,萬一蓮葉被蟲子吃光,他的蓮花無法順利成長,收入不就泡湯了。有好幾個月,阿石伯完全不理會動物園林華慶組長,對於他們的建議更是充耳不聞。有人建議,動物園乾脆把那塊地租下來,不就解決了台北赤蛙的危機,但林華慶認為,這不是解決的辦法。他要走出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育是對立的這個死胡同,打破產業與保育二元對立。正當陷入膠著時,專門輔導農民從事有機耕作的慈心基金會,加入了這個赤蛙保育計畫。慈心基金會承諾,只要阿石伯不繼續使用農藥,就答應在賣場內販賣阿石伯的蓮花。

阿石伯原本半信半疑,但親自到慈心的賣場走一遭,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人支持不用農藥的有機生產。慈心基金會在賣場內貼出了大大的「買蓮花救赤蛙」的牌子,台北赤蛙的保育故事吸引許多人認同,大家願意花錢買不用農藥,但是花朵小一點的蓮花,挽救台北赤蛙的生存空間。

這一段曲折的台北赤蛙保育計畫進行了四年,今年阿石伯蓮花田裡的台北赤蛙數量明顯增加,阿石伯也沒有因為停用農藥,讓賣花的收入減少。誰說經濟與保育一定得站在天平的兩端,阿石伯的蓮花田見證了,只要有心,人與環境及其他生物,可以和諧地共存共利。

台北赤蛙小檔案

 

 

 

集數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