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下雨之後-美濃淹水紀實

採訪/撰稿 李慧宜
攝影 張光宗 陳添寶,剪輯 張光宗

部分畫面版權限制,影音無法上傳

八月十六日,一個一如往常的夏日早晨,陣陣的騷動,不斷地出現在美濃早市上。老橋旁,記者排排站,民眾好奇地在一旁圍觀,原來是總統要來了!牽著媽媽的一個小女生認為,總統來美濃是要拯救河川,她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努力,不要讓美濃溪再氾濫了。小朋友的希望不無道理,也令人同情,因為,在總統來的三天前,美濃溪暴漲,有一半以上的美濃鎮,全都泡在水裡。

夏天,是颱風的季節。帕布剛走,梧提便緊接而來,連續兩個颱風引進的西南氣流,使得雨從八月九日起之後,就沒有停過,美濃居民心裡有數,淹水的時刻就要來臨!八月十三日下午兩點,美濃市區的瀰濃里開始淹水。水從美濃溪漫上街道、流進屋內,直到晚上十二點,水才完全退去,留下一屋子的慘況。

一天降下500毫米,是美濃十年來最大雨量。雖然美濃幾乎年年淹水,但是大家還是看傻了眼,每個人都以為,美濃溪整治計畫可以在今年發揮作用,但是這次八一三大水,卻是美濃鎮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淹水災情。

混濁的河水走了,留下的,是滿地的黃泥和沈重的心情。市區內的菜市場,因為地勢低窪,災情最為嚴重。十四日一早,陸軍第八軍團進入市場協助救災;各個商家們拿出刷子、鏟子,忙著清洗攤位和傢具;而私人開設的神壇,桌椅移位,部份神明被沖走,看著家園變色,美濃人欲哭無淚,因為這一帶美濃最熱鬧的地方,看起來就像一片廢墟。

立法委員、水利署官員、美濃鎮長和地方人士,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大家都認為,當美濃溪主河道、中正湖排水、竹子門排水,這三條水路匯流在三洽水,又無法有效即時排出的時候,水就會從三洽水沖進聚落。

其實早在民國七十八年,前台灣省水利局就已經編列七億多,著手整治美濃溪。十九年後,也就是今年,水利署進行的美濃溪整治工程,已經進入第八期。目前,廣善堂以下的河道,已經完成12公里的清淤和堤防工程,但是廣善堂以上到三洽水以下1.3公里的河道,卻因為土地徵收的問題,遲遲無法動工,這同時也是水利署認為,八一三大水會如此嚴重的主因。

水利署的美濃溪整治計畫,是以五十年洪峰量來規劃,預計將美濃溪河川斷面加寬,並且加高堤防高度兩米半到三米之間,水利署認為,河道加寬、堤防加高,才能有效解決美濃淹水的問題。但是,這一共近二十年的整治,美濃依然遇水則淹,這是不是已經到了、該檢討整治方式的時刻?

美濃農會表示,美濃溪氾濫成災,不只發生在三洽水,上游的果園,也是災情慘重,而且淹水時間比三洽水更早。跟美濃市區淹水的時間比較起來,果園淹水淹得較早,十三日當天下午一點,美濃溪上游附近的木瓜園就已經開始淹水。

毀壞的堤防、倒塌的網室,在在可以讓人清楚地想像著,當時大水淹進果園的情形。而且往更上游一點,可以在木瓜園裡面,看到一層厚厚的河沙。這顯示淹水當天,果園已經成為美濃溪的「河道」。農民粗估,果園泡水的面積至少六十公頃。

美濃鎮果樹產銷第一班的班員,種的大都是木瓜、香蕉和芭樂,他們的月光山木瓜,是美濃水果外銷日本的主力,這次大水造成木瓜水傷,將使得未來半年,月光山木瓜根本無貨可出。

木瓜園的損失,已經無法挽回,但是果樹產銷第一班遇到的淹水,卻可以提供水利署,當作整治美濃溪的參考。因為從時間點來判斷,美濃溪上游果園,是在下午一點開始淹水,中游市區則是在兩點開始淹水,所以美濃溪氾濫的原因,就不只是三洽水的水無法排出而已了!

站在三洽水旁,看著三道水路匯流的情況,屏科大土木系教授丁澈士認為,要解決市區淹水、舒緩三洽水水量,不能只處理三洽水附近的河道,而是要利用美濃溪上游的地勢。丁澈士進一步說,美濃溪全長28公里,由東北流向西南,貫穿美濃平原。在美濃溪從山區進入平原的前端,有部份洪氾區域,可供過多的河水暫時停留,或是進入地下。這樣的環境設計,是大自然千百年來逐漸形成的,只是會因為人類的開發,而無法發揮功能。他建議水利署,如果要有效解決美濃溪水無法順利排出的問題,便應該從這片上游的地下水層著手。

淹水剛退,很明顯可以看到美濃溪上游河川兩岸的沙埔地。這片沙埔地,在大雨的時候,是美濃溪的治洪池,在平日的時候,則可以有效補注美濃平原下方的地下水。可惜的是,水利署並沒有正視這裡,只是一昧地進行著,中游與下游的疏洪工程。

根據目前的美濃溪整治計畫,水利署即將陷入無窮盡的困境裡,因為中、下游的堤防,必須越做越高,河川斷面,也要做得越寬越好,否則,美濃溪氾濫淹水的戲碼,還是會一再上演。這讓人不禁想問,水利署有把握,這圍堵河流的工程,真的能夠解決淹水問題嗎?

美濃社區工作者溫仲良,這幾天忙著清理環境、重建工作室,也忙著接待外地來美濃關心的專家學者。他向大家解釋著,他說:「美濃溪的上游跟中游間的高差,約有二、三十米,但是美濃溪的中游市區一帶與下游,高差只差五米,所以目前水利署將下游束堤的結果,反而更容易讓美濃鎮淹水,因為只要下游水位上升五米,美濃溪的水位就相當於美濃溪中游市區的地面高度,意思是,當水位升高六米,美濃溪就會開始往四處氾濫。對於這樣的看法,高雄市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表示,加寬的河川斷面、加高的水岸堤防,永遠解決不了淹水的問題,老天爺已經留給人類一個洪氾平原,水利署一定要把握機會,將整治美濃溪的工程規劃,放在洪氾平原的利用與管理上。魯台營進一步批評說,工程師節是大禹的生日,但台灣的工程師,卻在不斷地從事鯀的工作,再這樣下去,台灣的淹水問題將越來越多,河川也會被整治得越來越差。

人與溪流的互動,該是怎樣的相處?土地開發與水資源保護之間,是否存在平衡的可能?看待美濃溪、面對聚落的水源,美濃人有想法,也有對水利署的具體期待。溫仲良說,在整治策略上,上游的重點應該是治洪與水土保持,中游這一段的整治方向,是在土地利用跟土地開發的管制,而下游的部份就是疏洪。

在大水進城後四天,陽光露出笑臉。咬著牙根重建家園的美濃人,好不容易握到了總統的手;泡濕的傢具、衣服和書本,也終於遇見了久違的太陽。被陽光照得額頭冒汗,走在沒有黃泥的街上,真的是一種幸福。美濃人很容易滿足,無論誰來握手、誰來關心,他們只希望,可以扭轉淹水的宿命,重建這片平原的土地倫理。

溫仲良看著水剛退的市區,滿懷期待地說,淹水代表一個大規模的破壞,可是它未嘗並不是一個人類看待整個聚落、面對都市計畫、建立土地使用管理跟規劃都市空間的契機。他覺得,水患不斷地提醒著大家,整治河川的視野,必須要更寬、更大,因為在大自然面前,人要向河川學習順勢而為。

總經費1410億的「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剛開始在台灣各地進行,面對水患,行政院正要花大錢、做大事。但以美濃八一三大水的例子來看,這個政策相當令人憂心,因為河川兩邊,將會有越築越高的護岸和堤防,人離河流越來越遠,水環境的生態系漸漸消失,更糟的是,水患將一年比一年嚴重。到那個時候,誰還能記得,長久以來,河流為人們寫下的一篇篇動人故事!

側記

根據美濃地方媒體月光山雜誌統計,從民國四十六年起,美濃共經歷八十一場大小不一的淹水,美濃人自嘲地說:「過年的時候,我們不太認真大掃除,因為每年夏天的淹水,幾乎把全美濃都洗得乾乾淨淨。」

苦中作樂、笑中帶淚,是美濃人面對淹水的平衡之道。這麼多年的淹水經歷,使得他們對水患早已有了心理準備,但是美濃人這樣的心情,卻同時顯示著,政府的無能和人類破壞大自然的結果。

集數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