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起意|台東池上的正向力量

採訪/撰稿 李美儀
攝影/剪輯 李美儀

台東池上鄉的稻穗音樂節,總在稻香四溢的季節裡,喚起人與土地的情感,彷彿也在昭告天下,池上不只產好米,也產好米文化…

還沒踏上池上,老字號的飯包,早已引領恭候您的駕到,這也是大多數人對池上的初體驗。但是如果你只吃出它的飯香,就可惜了。今天的池上米,還多了一股正向的能量,而這股能量,來自一場迷人的君子之爭。

說到池上米的老大,非池上鄉農會莫屬。老大可不是當假的,為了保住池上米這塊金字招牌,在稻米品質和農藥殘留的把關上,一點都不手軟。

不過,老大再怎麼厲害,還是無法改變長久以來,台灣稻農處在弱勢的局面。於是,一場寧靜的農民起“意”,在池上展開了。

全台第一屆米王,有“米國總統”封號的邱垂昌,決定突破傳統,自創品牌,用創意走自己的路。幸好,他不算太孤獨,因為第二屆、第三屆的米王林龍星和林龍山,同樣來自池上,他們深信自己就是最好的品牌,身為農民,就該用自己的名字,向消費者掛保證。

於是三大米王與農會形成了,既合作又競爭的微妙關係。

面對米王們這些可敬的對手,儘管農會家大業大,也不敢閉門造車。近年來卯起勁來辦活動,藉此形塑池上的米文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是農會舉辦的四季農情體驗活動。帶著孩子們當一日小農夫,穿上天然的黑襪子,與土地親密接觸,透過一步一腳印的身體力行,體會天天所吃的盤中飧,是粒粒皆辛苦。

傳統的碾米機,彷彿倒轉了時光,讓人們了解,早期農事操作的辛勞。在這時光隧道裡,不管您是紳士或淑女,都可以盡情地釋放自己。

爆米香隨著一聲響宣洩而出,一日辛勞宣布告一段落,一日農夫的體驗,來到了豐收時刻。香噴噴的池上米飯,配上在地的特色佳餚,消化了整天的勞動、也填飽了滿滿的感動。      

眼見農會一面倒的,掌握了池上米的發言權,邱垂昌依舊處之泰然,這是他從耕作中學到的智慧。

其實,農民這種“替天行道”的自覺,更是好米文化的根源。在有毒食品充斥的今天,如何為台灣人確保安全的能量來源,不也是台灣轉機的重要議題?

集數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