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了事

採訪/撰稿 錢志偉
攝影/剪輯 陳添寶 

每逢稻作收割期,低窪地區就容易出現稻草淤積的情形。另外少部分農友,習慣將稻草直接燃燒處理,不但會影響空氣品質及人體健康,也會引起影響行車視線。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宜蘭縣環保局推行新措施,協助農友申請回收稻草。台中農改場也研發一款腐化菌肥,可快速腐化稻草,讓稻草肥分重回大地,農民不用燃燒稻草,也對環保有利…

七月份麥德姆颱風來襲,宜蘭冬山鄉在大雨過後,路面及大小水溝,幾乎都被漂來的稻桿淹沒。再繼續往花東縱谷行駛,景色則是一片霧茫茫,每年的六、七月一期稻作收割期,廢稻草露天燃燒,烽火連天的景像,一再上演。 



稻草在農業時代用途廣泛,如今卻被塑材製品所取代,反而成為難以處理的農業廢棄物,台中區農改場副場長高德錚指出,「稻米收成多少,稻草就有多少」, 「一公噸稻米,就有一公噸稻草」,這些稻草體型細長,重量輕又膨鬆,收拾起來耗時費工,又會增加開銷,如何處理成為農民難題。 

台灣大學農化系教授陳尊賢認為,處理稻草最好的方式就是「翻耕入土」,在收割的同時,用機器將稻草斬切,均勻灑在田間,經過太陽曝曬在土裡分解,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提高土地生產力,但農民卻興致缺缺。 

高德錚分析農民不願「翻耕入土」的原因,是因為碾碎後的稻草,在農地中要變成有機肥,得花上一段時間,農民擔心會耽誤下期稻作的種植時間,因而採取直接燃燒的方式,省去綑草搬運的困擾。



宜蘭稻農黃家唐也說,傳統觀念認為在田間燒稻草,可以增加土壤肥沃度,中和土地酸鹼,恢復地力,殺菌防止病蟲害,有助於隔年的耕作。但陳尊賢教授卻表示,焚燒稻草只是加熱土壤表層溫度,殺菌效果十分有限,剩下的黑灰雖能迅速提供肥分,但也容易被雨水沖刷流失,流入河川下水道污染環境。 

另外,露天燃燒稻草造成了空氣品質惡化,對幼童及老年人的呼吸,更是嚴峻考驗,焚燒的濃煙四竄,也妨礙了行車安全,雖然最高可處十萬元罰鍰,但抓不勝抓,「一定要拍到農民點火焚燒的動作,才有辦法舉發」宜蘭縣環保局長陳登欽指出取締露天燒稻草的困難點。



為了鼓勵農民翻耕稻草或參與回收,宜蘭縣農業處今年首度編列預算,補助低窪地區農田翻耕,每公頃翻埋補助三千元。環保局也僱工免費協助稻草捆紮回收,用來供應綠色博覽會裝置、童玩節使用,若農民有施作的需求也可來索取。 

倘若農民無意願參與回收,台中區農改場也研發新款菌肥,十天內可腐化稻草,不會耽誤到二期稻的施作時間;稻草的肥分重回大地,可減少化肥使用,節省農民開銷;不用燃燒稻草,對環保也有利。就期盼農民能轉換觀念,讓稻草回歸土地,不要再「草草了事」。

集數
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