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再生‧全球浪潮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剪輯 陳錦彪

國際原油價格不斷飆高,國內油品的價格也在一年之內漲了四次。傳統能源的危機迫在眉睫,人類不斷尋找能源的出路。究竟,替代能源在哪裡?是太陽、水、生物、還是風?

在所有再生能源中,腳步最快的是風力發電。今年四月,從苗栗竹南到後龍沿海矗立起二十五支風機,迎風旋轉,這是全亞洲裝置容量最大的單一風場,也是外商在台灣投資設立的第一個民營發電廠。

政府計畫在2010年提高再生能源的比重達到總發電量的10%,其中風力發電比重高達4.2%,是未來再生能源發展的主力。風力發電之所以能夠一馬當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價格便宜,一度電大約兩元左右,可以跟傳統能源競爭。

苗栗沿海所裝設的風機是由德商Enercon公司所生產,該公司在德國經營風機已經有二十的歷史,他們在全世界裝設的風機中,發電效率最好的一支就在台灣澎湖。外資看好台灣風力市場的潛力,德國政府更第一次對風力發電提供專案融資,德商將投入兩百億元的資金,在台灣西海岸開發裝置容量40到50萬瓩的風場。加上台電的風力計畫,預計未來十年,台灣風力發電的規模將達到200萬瓩以上,可以供應上百萬戶的用電需求。

德國、丹麥等國發展風力發電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產業相當成熟,台灣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有自產的技術,因此台灣所有的風機全部是進口。但是在太陽能電池方面,台灣已經有相當成熟的技術,包括股王益通、茂迪等等,已擠進全球太陽能光電生產的前十名。台灣不但有具競爭力的太陽能光電生產線,日照量更是德國等高緯度國家的三倍,看好台灣太陽能光電發展的潛力,從今年開始,德國太陽能光電船設計業者來台灣,與長期研發太陽能車的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教授艾和昌合作,進行太陽能船技術交流,未來將在南台灣愛河、大鵬灣等地區推廣太陽能船,作為零污染無噪音的水上交通工具。

太陽能不但可以發電,經過特殊的製冷技術,還可以將太陽的熱能轉換成「冷氣」。工研院與民間業者合作研發「太陽能冷卻空調系統」,利用固態矽膠吸附水蒸氣,讓熱水變冰水。炎炎夏日太陽越是熾熱,室內的冷氣卻越涼爽,享受空調卻不用花任何電費。

有人利用太陽能的熱水變成冷氣,更有人利用熱水來發電。前交大教授吳溢隆發明了一套用水來發電的系統,結合了量子學的觀念、奈米材料的特性、用燃料電池的技術與電化學的手法,在小小的不鏽鋼容器之中加入純水,就可以發電。吳溢隆把這種利用水作為燃料,產生電流的特殊裝置,稱為「泳電」,意思是永久之水來電。最近他更結合了能夠儲存光熱的奈米材料,發明了「昶電」,也就是只要有水、有光或熱能,就能發電。這套利用水跟熱就能發電的方式,在國際上還是首見,目前可以應用在手機、PDA等小型電子產品的充電上。雖然現在還在實驗室的階段,但吳溢隆信心滿滿,他說,接下來的目標是要做一輛加水就可以跑的車。

車子加水就可以跑的夢想,或許還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但是,車子加大豆油就可以跑,卻已經是世界潮流。今年年初,政府宣布在雲嘉南地區,獎勵農民利用休耕農地種植能源作物,做為生質柴油的原料。如今雲嘉南平原荒蕪許久的休耕地,一顆顆飽滿的大豆、向日葵種子正蓄勢待發,要與石化燃料一較高下。

除了大豆、向日葵之外,甘蔗與番薯等含糖份或澱粉的植物,可以在發酵之後,製成生質酒精。全世界發展酒精汽油最著名的國家就是巴西,他們萃取甘蔗的糖分製造生質酒精,目前使用酒精汽油的比例高達25%。台灣原本就是甘蔗王國,具有生產酒精汽油的條件,目前台糖與農試所正積極研究適合生產酒精的甘蔗、甜高梁與甘藷品種,預料將成為下一波生質能的主力。

當傳統能源的危機漸漸逼近,再生能源正在全世界擴張版圖、蓄勢待發。台灣也在全球新能源的浪潮下,努力勾勒出屬於自己的新能源圖像。

2005年六月全國能源會議前夕,我們的島曾經做過再生能源報導,並且遠赴德國拍攝再生能源的發展﹔時隔一年,油價電價紛紛調漲,台灣新能源的腳步也往前邁進了一步,我們繼續追蹤台灣新能源的訊息。

拍攝再生能源的專題之後,真正發現到台灣驚人的創造發明能力,像是發明「昶電」與「泳電」的吳溢隆、將太空艙中的迴路熱管應用到LED燈的黃秉鈞、利用太陽熱能製造冷氣的工研院研究人員等等。台灣不缺有創造能力的新能源科技人才,欠缺的是更完善的研究環境。

集數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