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宿舍的末世輓歌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陳忠峰

進入陽明山,在文化大學附近的巷弄中,隱藏著大面積的美軍宿舍群,長期以來管制嚴格,有如陽明山上的異國禁地。隨著國際氣氛轉變,美軍宿舍開始去除神秘面紗,成為陽明山的歷史景觀,等待人們的親近與理解。但是,國有土地的標售政策,讓這個糾結歷史與生態的區域,來不及以華麗之姿登台面世,就在陰暗的蔓草中,唱起末世的輓歌。

無論現今的政治現實為何,但是在歷史上,台灣與美國曾有一段親密的盟友關係,陽明山的美軍宿舍群,成為歷史見證。美軍宿舍落成在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開始協防台灣,大量美軍人員以顧問團名義,進駐台灣協助防務,為了解決美軍人員的居住問題,台灣從北到南,開始興建許多美軍及眷屬宿舍,陽明山山仔后地區,成為全台最大的美軍宿舍區。

當時政府以美援購地建屋,前後二十年間,擴建佔地四萬多坪的陽明山美軍宿舍區,依照不同興建時期,風格各有不同,大概可以分成半磚半木的平房型式,以及磚造的集合住宅型式。這些建於1950到1970年代之間的美軍宿舍,不僅是具有時間感的歷史建物,在建築美學上,也是現代建築觀念進入台灣的里程碑。

林樂昕出生在山仔后地區,小時候對這個一牆之隔,受到嚴格管制的區域,總是充滿好奇與神秘,尤其現代社區的開放空間,更是充滿異國風味。台美斷交之後,美軍駐台人員漸漸撤出,宿舍區逐漸開放自由進出,並且將部分房舍出租,人們才發現陽明山內,藏著這麼一大片的生態綠地。

歐漢平教授在五年前,向台銀租下荒廢宿舍,整理成為舒適的家園,當初選擇山區居住,一開始都是為了這片風景。但是數年前,得知台銀有意將美軍宿舍區土地標售,她惋惜人們不懂歷史建物的文化價值,更擔心這塊具有國際視野的生態社區,將會完全消失在城市的短視之中。

美軍宿舍位於陽明山的精華地區,土地開發利益高達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美軍宿舍的標售,反映著國有土地歸屬與開發的問題,例如台銀民營化後,國有土地應該如何歸屬?以及政府標售國有土地,背後牽連的民間利益。為了搶救美軍宿舍,歐漢平成立山仔后文史工作室,要求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與文化局,從生態社區發展,以及文化資產保存角度,保留美軍宿舍區。2006年都發局公告二年限建,並且研擬美軍宿舍區域,新的都市計畫方案。

2007年七月,都發局召開規劃案的說明會,區域規劃朝向住商混合的開發方向,對美軍宿舍特定地區的保留,等待文化局以文資規範指定。但是文化局的態度,卻又期待都發局以區域規劃方式保留。都發局與文化局的態度,讓美軍宿舍依舊面臨標售開發的壓力,當地居民質疑標售國有土地的動機,無異將公共利益轉為私人利益。

美軍宿舍緊鄰國家公園之外,成為一個廣大的緩衝綠帶,當地居民高度期待保留綠地空間,為後世子孫留下一塊自然生態。世居在陽明山的居民,從日本人前來強徵土地,美軍進駐封鎖區域,他們世居山上,卻與土地疏離,在美軍宿舍區走向開放,成為全民的公共資產,他們不希望將來又圍上高牆,成為新的貴族特區。

對於開發過度的台北城市,不缺嶄新的建築,以及滯銷閒置的空屋,但是獨缺更多的綠地,以及屬於市民的活動空間。當陽明山的歷史與生態重地,在除去神秘面紗,以優美空間回歸公眾,卻又馬上面臨標售,轉交企業財團開發,讓珍貴的台北聖山,在層層雲霧裡,唱起生態的輓歌。

集數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