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入家園(上)

採訪 柯金源 黃康妮 林佳穎
攝影 陳添寶

夏季悶熱無風的晚上, 蘭陽溪的支流靜靜地躺在三星鄉的田野蔓草中, 一切似乎一如往常。但是在溪水的暗潮疾流間, 卻有一股外來的勢力預謀侵佔本土魚種的棲息領域, 牠們以驚人的繁殖能力快速拓展族群數量; 以原生產地適應惡劣環境的超強基因, 不費吹灰之力地融入大小溪流中; 在食物鏈中的掠食者和成為食物的生產者還來不及認識牠們的時候, 牠們已經成功擴張成為當地最優勢的物種, 成為一方之霸。

全台灣五十條重要河川水系,在全面進入工業時代的短短數十年間,先後遭到廢水污染、建設水壩、電魚毒魚等人為破壞,河流中的許多水族魚群也因此慘遭滅絕。然而,在這場劫難中僥倖逃過一劫的魚種,牠們的厄運卻還沒有結束。

國內部分研究單位在進行河川的生態研究時發現,除了和平溪與楓港溪之外,其它的河川已經全面遭到外來魚種的大舉入侵。早在1946年,國內就已經出現第一批的外來移民──吳郭魚,由於牠們超強的適應能力與養殖業者的過度繁殖,二十年前吳郭魚就已經廣佈在全省的中下游河川中,牠們融入台灣河川生態系的程度,甚至讓一般人以為吳郭魚是台灣的本土魚種。

儘管第一批的淡水移民吳郭魚,已經成為許多河川的優勢種,但是過去的數十年間,外來魚種卻還是前仆後繼地陸續抵台,牠們佔領河川的能力與速度,也絕不亞於吳郭魚。也許是失去了天敵,也許是找到了更好的生存環境,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外來魚種,雖然大多數會面臨水土不服的困境,但是淡水河川中還是陸續發現新的外來魚種。

吳郭魚在多年的賤價與輕視之後,目前已經正式入籍台灣,並且改名為「台灣鯛」外銷歐美各國。在這個重振吳郭魚經濟價值的背後,隱藏著台灣河川生態浩劫的故事。到底有多大的經濟誘因,讓業者冒著投資風險引進外來魚種,是什麼樣的價值觀,讓外來魚種成為市場炒作的題材,外來魚種怎麼管制,未來又將如何成功杜絕外來魚種在台灣落地生根?

集數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