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塗求生記

採訪 曾思龍
攝影 朱孝權 陳志昌

很難想像在雲林縣的偏遠農村─林內鄉烏塗,有90%的住民力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烏塗村遠高於台北市的的資源回收率32%。但是這樣輝煌的成果,並未讓作為雲林縣的模範環保社區的烏塗脫離垃圾夢魘,縣政府給予的獎勵,竟是在當地蓋一座每日燃燒600公噸垃圾的焚化廠! 

焚化爐燃燒垃圾,解決問題。如未經過垃圾分類就進廠,塑膠物品在燃燒的過程,會釋放有毒物戴奧辛。 而若做好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垃圾將會大量減少,送進焚化爐,便沒有污染問題,然而垃圾減量後,還需要蓋焚化爐嗎?現有BOO方式興建的民營焚化爐,如果進廠垃圾不足簽約的保障量,政府還要拿公帑補助,保障業者的權益! 

烏塗村有資格向焚化爐說NO,但是雲林其他社區卻不會因為烏塗回收做的好而說NO,因為大家都害怕「污染在我家」,烏塗若想要獲得更多的支持,就必須擴大更多人的危機感。而打破抗爭由男性主導的刻板印象,烏塗反焚化爐自救會會長由女性的張翠屏擔任。

張翠屏和兒子都積極參與抗爭的事務,但她卻不希望兒子太投入。「一個家有人代表出去,就行了!孫子才一歲,兒子應該賺錢養家!」其實,羅媽媽憂慮的是:抗爭的場合,年輕人比歐巴桑容易成為黑道報復的目標。如果焚化爐真的蓋了,張翠屏說,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為了下一代健康,她會要兒子搬出去,老家她來守,老人家年紀大了,不在乎污染! 

如果能落實資源回收,從回收中創造利益,垃圾自然會減量,台灣也不必再廣建焚化爐,來處理垃圾危機,政府也不必浪費公帑,去補助焚化爐業者達不到的垃圾量。在焚化爐污染疑慮中,掙扎求生的烏塗人,願意用更進步的回收觀念,取代問題重重的焚化爐政策。

集數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