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百年

記者 郭志榮

1903年,日本人河合博士,同樣循著這條路前進,發現了深藏阿里山中,滿山遍野的千年檜木原始林。優良的木材,吸引日本人的注意,開始進行伐木開採,也開啟台灣森林百年來的興衰歷史。

一百年前,從阿里山林場的砍伐開始,台灣的森林,不再只是原住民居住、野獸出沒、平地人聞之色變的荒野地方。在不同時代的發展下,台灣森林百年來也呈現著不同面貌。

台灣的森林占陸地面積的六成,不同海拔高度,分佈著不同的林相樹種,從闊葉林到針葉林,森林中不僅充滿著生機,也潛藏著巨大的商機。

百年來,台灣森林的變貌,就讓我們話說從頭。

幾百年前,台灣的森林仍是動物生存的樂園,以及原住民的獵場,一般平地人不敢進山。在當時對森林的開發運用,也只是伐取林木作為柴薪,或取竹建屋。直到清末,樟腦成為國際商品,台灣森林的資源,開始被大量開發運用。

七十歲的張老先生,家族時代以採樟為業。從清朝時代開始,他的父親即擔任「腦丁」,進入山區砍伐樟木,煉製樟腦。在早期,台灣偏佈樟樹,生長在中低海拔的森林邊緣。從清朝開始,設有「腦館」,負責採樟事務,成為運用森林的開端。

直到日本人來台,更是將台灣的樟腦、茶、糖視為三大經營重點,在全台各地廣設「樟腦專賣局」,大量採集樟腦,作為戰略物質。日本人在台期間,大量砍伐樟樹、採集樟腦,二次大戰期間達到高峰,樟腦年產量將近一百萬公斤,遍佈台灣中低海拔的樟樹林,漸漸被砍伐殆盡。

但是日本人在台期間,從台灣森林開發的樹木,不只限於中低海拔的樟樹,眼光更深入中高海拔的山林內,伐取台灣優質的千年檜木。

在十九世紀初,日本人就已經進入台灣森林深處進行調查,發現森林內藏有世界一流的原始檜木林,開設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三大林場,伐取林場內的檜木。1911年阿里山鐵路興建完成,方便大量檜木運載下山。

林木遭到大量砍伐,並未隨著政權更替而告停止。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來台,延續日本人對台灣森林的開發政策,劃定更多的林場,販售檜木賺取外匯。半世紀前,一座巨大的木材廠建立,空地上放滿等待外銷的原始檜木,標示著那個大砍伐年代的記憶。半世紀後,殘破的窗遍佈蔓草,大木材廠荒廢在時光之中。

在這座完全由檜木所建,氣勢雄威的大雪山木材廠,說明當時政府投入百億巨資,興建大木材廠,砍伐大雪山優良的檜木外銷。木材廠設立時,引進美國當時最新型的鋸木系統,也成為政府集結重資,重點投入的工業。但是鋸木廠卻僅僅使用九個月就宣告停工,問題竟然出在一公分的鋸齒距離上。

由於台灣檜木極為珍貴,一公分的切割耗材,讓製材廠蒙受損失,九個月即宣告鋸木廠停工,木材廠轉向木材加工,承接當時全台學生課桌椅,以及辦公傢俱的製作。

政策的錯誤,讓一座大木材廠關廠停工,但是歷史的洪流,卻讓一個繁華村落日益蕭條。

位於南投的車埕村,半世紀前因林業而繁華。在大砍伐的年代裡,林木砍伐不僅是政府全力投入,民間也承租林地來進行砍伐。當時獨力開發丹大林場的民間企業家孫海,成為林木業中的傳奇人物。

大砍伐的年代裡,為了快速取得原木換取外匯,採取無論樹種完全「皆伐」的砍伐方式,寸草不生土壤流失,讓高山森林生態受到嚴重破壞。民國七十年後,森林保育觀念抬頭,政府全面禁伐山林,大量伐木的時代終於過去,一段慘烈的山林砍伐歷史,隨著工廠的荒廢,慢慢隱在歷史之中。

台灣的森林受到的創傷,不僅在檜木外銷的大砍伐年代裡。民國六十年左右,興起的農業上山,許多原始林地遭到砍伐,建立起一座座高山農園。

世居梨山的原住民劉先生,談起小時候的梨山,如同一片人間仙境,完全為森林所圍繞。但是隨著橫貫公路的開通,梨山的森林面貌跟著改變,許多農民上山耕作果園,高額的利潤,吸引更多農民上山,盜墾、濫墾情形嚴重,在人與山爭地之下,森林成為最大受害者。

台灣的森林,從十九世紀初開始進行砍伐,六十多年的人為介入,已讓台灣的森林產生變貌。實施近三十多年造林政策,在時代思潮的改變下,以及大環境的變遷下,漸漸由林木伐取的經濟造林,轉為森林休閒的觀光造林。

搭著火車穿越了山洞,載來一車車的旅客,車埕這個以伐木發跡的小山城,以往載出一車車原木賺取金錢,現今靠著載進一車車遊客,尋找山城的第二春。伴著砍伐的年代漸漸遠去,台灣的森林將不再只是伐木者的後花園,未來將是遊客的旅遊天堂。

森林百年,許多千年巨木默默倒地,在那個伐木爭取外匯、講求農業發展的年代裡,林木的犧牲,為人們作出了貢獻。森林百年的演變,其實也反映著人們對待森林的態度。在現今重視保育的環境裡,對於這些尚存的原始林,以及成長中的人工林,我們的眼光不應短視,應該遠望下一個森林百年。

集數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