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樹做戶口調查

採訪 于立平 林燕如,撰稿 林燕如
攝影 柯金源 張光宗,剪輯 張光宗

透過戶口調查,我們能知道這個城市裡的人口結構,建立基本資料,分析未來發展,但你知道嗎?在宜蘭縣的福山植物園深山裡面,有一群人,也在替樹做戶口調查,不管是大大小小的樹,老去的、新生的樹,都在他們監測的範圍內,他們希望,透過每五年一次的調查,能建立起樹木的資料庫,找出森林裡百思不解的秘密。

早上八點,陽光已經流洩在整座山裡…

有一群人揹著背包往山上走,他們不是去登山健行,而是正在上班的路上,只不過上班的地方,必須花一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兩旁看到的風景,除了樹還是樹,走在僅容一人通過的山徑,他們的工作內容,是要去替樹做戶口調查。

佔地一千多公頃的福山,海拔高度大約六百多公尺,分為三個區塊,福山植物園區、水源水量保護區和哈盆自然保護區,目前只有開放30公頃的植物園區,供民眾參觀,其他的範圍仍保留自然原始的低海拔森林。

2002年林務局、林試所和台灣大學的學者,在福山的深山處設置佔地25公頃,全世界第一座的亞熱帶森林動態樣區,要建立樣區內完整的樹木資料庫。林試所的助理研究員蘇聲欣,是計畫的主要負責人員,從規劃到後續調查,都參與其中。

既然是做戶口調查,當然得要認識調查對象,為了幫助研究人員更快熟悉樹種,沿路上都有吊掛說明牌。而在廣達25公頃的森林動態樣區做研究,每一次前進都得要撥開重重障礙物才能行走,就像身處迷宮裡,分不出東南西北,這個時候就只能靠樁點定位來認路。

研究人員把樣區分為675個小區塊,在鄰近20公呎設置樁點來辨識,每天按照進度到目的地調查,不管是大樹小樹都不能馬虎放過。但,這些樹木又不會跑走,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地,把它們的資料一一建立起來呢?

世界各地陸續有這種長期樣區設立,在台灣,低海拔山林因為和人類居住環境相鄰,大都已經開發殆盡,只有倍受保護的福山還保有完整的林相,因此如果想要建立完整的低海拔樹木資料庫,福山是最佳選擇。終年多霧的福山,一年有225日都是降雨日,平均相對溼度高達95%,潮濕的氣候,讓這裡的附生植物豐富多樣,也成為福山森林的一大特色。

就讀台大博士班的張楊家豪,以研究福山森林開花和結果的關係為題目,在樣區內設置106個種子網,每個星期都上山來收集種子和花朵,想要了解這片森林裡的動態變化。但是這六年多來收到優勢樹種的種子不到二十顆,讓他十分疑惑。種子是樹木重要的繁衍工具,沒有種子,這些優勢樹種到底是怎麼樣繁衍下去的?研究人員如同生態偵探,得由不同的層面去推敲,找出真相。

種種的猜測和疑問,回盪在研究人員的腦海裡,想要解開這些疑惑,還是得靠長期的生態觀察。野外調查是一場長期抗戰,要有熱情和耐心找尋答案,才能支撐下去,不過,在調查過程中,也會有意外訪客出現,讓平淡的生活增添樂趣。

下山後,工作還沒有結束,得將採集的標本安頓好、檢查完記錄表才算收工。今年六月底,就是福山森林動態樣區第二次樹木普查結束的時候,下一次的樹木普查,是在五年後,他們希望每五年都能上山調查樹木的變化,就能建立起長期的監測資料,許多無法解答的疑惑,也許就能找出答案,替許多的後續研究奠定基礎。

揮別昨天的好天氣,今天的福山霧色瀰漫,不過這才是福山最常出現的模樣,不管天候狀況如何?懷有夢想的這一群人還是揹起背包,繼續往山裡邁進,替福山的基礎研究,更往前一步。

側記

在訪談時,蘇聲欣說『樹木的壽命遠比我們人類壽命還要長,人類壽命往往少於一百年,樹木卻常常大於百年、甚至千年,以人的時間尺度,所能觀察到的並不是真相,這也是我們要長期監測的原因之一』,他說這些話是要表示,人類的研究短暫,想要知道所謂的真相,還是得靠長期研究數據的累積,才能獲得。不過卻讓我聯想到,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只是短暫的壽命,卻給地球帶來這麼大的傷害,甚至可能導致地球的滅亡,這大概也是其他生物所無法辦到的吧!這該值得驕傲嗎?

集數
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