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老嘉役

撰稿 郭志榮
攝影 陳添寶

嘉義市為了興建新的市政中心,最近計劃拆掉市政府,但是這棟日據時期被稱為郡役所的古老建築,在嘉義人眼裡,有如一棟見證嘉義演變的珍貴資產。為了保留郡役所,許多嘉義人展開行動。因為搶救嘉義郡役所,不僅是留下一棟老建築,也是搶救嘉義的歷史記憶。

嘉義舊名諸羅,漢人開發史超過三百多年,至今嘉義為了慶祝設縣建城三百年,展開一系列的歷史尋根活動。嘉義在清代時期的建物,多數毀於地震之中,但是日治後的建設,依舊為嘉義留下許多歷史建築。在嘉義公園內的日本神舍,部分遺留下來的,算是台灣少數保存良好的建築,在極力的保存修復後,讓嘉義在維護歷史文化贏得美譽。

一場地震,讓嘉義百年前建築所剩不多,現今能夠保存的歷史建築,多半興建於日據時期,現今做為市政府的嘉義郡役所,更是嘉義歷史的重要資產。但是這棟富有歷史意義的郡役所,在嘉義市新市政中心的規劃藍圖中,卻成為一片空白的廣場。在新市政大樓的建築模型中,郡役所已經不存在,成為一塊命運未知的空白廣場,宣告這棟八十多年的歷史建物,即將在嘉義消失。

市府員工掀開一塊塊天花板,展示八十高齡的郡役所,其實已經是一棟危樓,這也是市政府不願保存的理由。市府不願保留的另一項原因,就是郡役所的前後修建,早已失去原貌,己經不具歷史建築的保存價值。

八十多年的郡役所,長期作為嘉義的政治中心,一直處在使用的狀態,面貌也多次改變過,充滿歷史環境變遷的軌跡。對於一棟存有價值的歷史建築,在現今的建築科技之下,復舊的再造技術不是問題,真正問題在於是否具有保存價值,以及想要保存歷史的遠大胸襟。

走進郡役所一樓大廳,依舊可以感受到具有歷史感的結構空間,最初興建的基礎結構,依舊完整的被保留著。郡役所的大廳設計,以多立克石柱對稱排列,柱身採上柱下石的混合設計,讓每跟石柱有如陳列展示台上的藝品一般,供前來者細細欣賞。但是一棟建築物,除了它的專業建築語彙之外,最珍貴的是時光的痕跡,縱使是一處不起眼的扶梯,也在人來人往之後,慢慢留下歷史的風味。

為了搶救郡役所,一群嘉義市民組成文化協會,計劃透過活動,讓嘉義市民關心郡役所的保留。在416行動中,他們計劃以紅布圍繞郡役所,象徵他們保護的決心。但是諷刺的是,市民搶救郡役所,市府卻在牆上懸掛標語強調歷史之後,就計畫將這棟歷史建物拆除。

對於許多嘉義市民而言,郡役所到市政府,這棟建築早已成為他們記憶中的一部分,如同守候嘉義歷史的老祖母。對於嘉義人而言,無論老少,一路看著郡役所的演變,不僅是童年的城市記憶,也是個人與嘉義割捨不斷的情感連結。

如何保留是一種方式,其實也反映一種對待歷史的心態,新竹市的影像博物館,成為活用歷史建物的一個典範。在八0年代,國民戲院因經營不善宣告關閉,整座戲院如同廢墟,因它座落在新竹熱鬧街道,市府有意將它拆除興建大樓,但是新竹人發起行動要求保留,並且讓它復舊重生。復舊後的影像博物館,不僅成為新竹人的驕傲,也成為台灣電影事業的器材博物館,更重要是內部的活化利用,創造一個歷史建築的新生命。

在過去,曾得知嘉義稅務出張所發起搶救運動,但是未多久就接獲已經拆除的下場,對於政府部門對待一些老建築的心態,有時覺得態度相當冷漠,郡役所成為繼出張所、嘉義監獄之後,另一波搶救行動。最後結果未能得知,但是做為一個報導者,有義務將這歷史事件予以記錄,成為未來的借鏡,或者一種歷史的證言。

一座偉大的城市,不僅顯現在追求新的事物之上,也在對於傳統事物的珍惜態度。當越來越多的歷史建物,成為照片、郵票中的紀念物,其實應該反思它們究竟如何被拆毀消失。其實郡役所的存在,並不妨礙嘉義新市政中心的建設,如果未來能見到復舊的郡役所,聳立在市政中心廣場,嘉義市不僅為市民保留一個歷史記憶,也會在世界舞台上,成為一個文化保存的典範都市。

搶救這個名詞有點卑微,對一棟歷經滄桑的歷史建物,如同家族中老祖母,安養供奉都怕來不及,怎還會想把她毀滅,再急急忙忙的搶救。幾天的採訪,深深覺得復舊一個建築根本不是難事,問題在有沒有復舊的心思。在現今,愛台成為一種口號,在此起彼落的複誦中,也許先該做的,是愛一棟有著台灣歷史血脈的老建築吧。

集數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