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五溝水的春天 |百年客家聚落水圳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陳志昌

五溝水,一條因歷史與生態而富有的水圳,卻在人為漠視與破壞下,日漸消失,讓一個能夠開創水圳意象的社區,失去最珍貴的資源。

靜靜的水圳,像一條流過村落的血脈,世代依賴它而存在。但是時代讓人們遺忘,遺忘了依水相伴的生活,於是水圳成為屋後的大水溝,開始變髒變臭,變得不再是童年的歡笑場所。如何讓村落的血脈重生,讓水的意象圍繞生活,找尋五溝水的春天,成為社區永續發展的課題。

五溝社區是一個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客家聚落,因為位於大武山山麓下方,地下湧泉豐富,開墾先民依河道地形開鑿五條水圳,彎彎繞繞流過聚落,再注入東港溪支流,因此舊名稱為五溝水。散佈在水圳內的水生植物,成為五溝社區的特殊景觀,種類的繁多,甚至成為台灣少見的水生植物寶庫。

世居五溝社區的宋先生,對於水圳總是多些歷史的懷念,拿出收藏的文獻資料,一張老照片裡宋先生找到自己。時代變遷,水圳的樣貌不斷改變,但是舊日的記憶從未消失,對於當地居民,水圳與生活緊密相依,家門前的水圳,不只是孩童樂園,更是提供食物的市場。

水圳原本提供人們各種生活所需,成為生活上的生存血脈。到現今,水圳變成聚落的大排水溝,不斷承受來自家庭的廢水,造成水質優養化,提供水生植物生長的沃土。五溝水的珍貴,就在於源源不絕的地表湧泉,再加上水生植物的過濾作用,才讓水質活化清淨,但是工程輾平水生植物、塞住地表湧泉,造成生態棲地的巨大破壞。

更大的危機,卻是來自不當工程,對於水圳的自然生態棲地,造成全面性的破壞。在公園旁的水圳,一項堤防工程正在進行,工程為了方便施工,竟然填平河床,讓機具上去輾壓,毫不考慮工程所造成的傷害。

五溝水,一條因歷史與生態而富有的水圳,卻在人為漠視下,日漸消失,讓一個能夠開創水圳意象的社區,失去最珍貴的資源。也許在水圳破壞殆盡之前,重新思考五溝水與社區的緊密關係,保留水圳的自然生態,讓五溝水的美麗能夠永續,社區也能找到發展的新契機。

側記|

原本為瞭解水生植物生態而去,卻發現五溝水陷入開發的危機,一個充滿生態的水圳,就一段段的被破壞殆盡。台灣農村原本存在許多美麗水圳,因為歷史久遠都成為村落的意象之一,美麗的水圳在現今生態旅遊的年代,總是提供一個認識村落環境的場所,有些社區理解水圳的珍貴,開始動手整理保留,有些社區則是將它看成大水溝,讓它深陷在污穢與髒臭。

集數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