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台灣情

採訪/撰稿 陳佳珣
攝影 陳錦彪,剪輯 陳錦彪

「感謝台灣?糟蹋台灣?」這篇批判性強、深刻反省經濟發展的文章,想不到作者是美國商會的一位會員,更令人意外的是,他是大家刻板印象中只為企業服務的「律師」。當台灣人前仆後繼地移民美國,他卻是放棄美國國籍,成為台灣的子民,因為這裡的人讓他牽繫,這塊土地是他的依戀。他,是文魯彬。

「愛台灣」這句話,最近常常充滿了政治味,但是用來形容文魯彬卻是再適合也不過了,他常常到各地演講,傳遞環保的理念。1977年,文魯彬大學畢業後,來到台灣學習中文,在這裡他有種「被需要」的感覺,他的心從此留在台灣,為了要有一技之長,他回到美國念當時相當熱門的法律。1983年,文魯彬回到台灣擔任律師工作。

走進博仲律師事務所,只要稍微用點心就可以看到文魯彬對環境的關懷,在大廳旁的書架上,這些生態環保的書籍,是由他贊助出版社部分經費才得以印刷出版;在另外一個書架上,原住民的故事被編成中英文的繪本,其中英文的部分還是由他翻譯。因為小時候在農場成長的經驗,以及接觸大自然的生命記憶,生態保育的理念始終深植於文魯彬的心中,但是律師工作所接觸的企業,有些卻是破壞環境的兇手,在他的內心也充滿矛盾與衝突。

2002年底,文魯彬罹患癌症,醫生說他只有半年的時間,這是他人生重要轉折點,康復後,他與其他的合夥人達成共識,他只負責行政管理的工作,並且成立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以他自己擅長的法律投入環境保護的工作,在律師事務所二樓的一個小角落,是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的辦公室,雖然看起來不怎麼起眼,在環保界卻是舉足輕重,因為它填補了環保運動長期以來所欠缺的,從法律的層面來監督政府。

文魯彬有話直說的率直個性,為環保團體帶來些火花,不管是批判還是反省的聲音,多元的價值觀就是台灣社會的特色,而最重要的是,他認同這塊土地,也用具體的行動來愛台灣。

拍攝這個專題,我看到了法律人的謹慎。原本要拍攝一場文律師與同事開會的情形,我與攝影記者到蠻野,後來文律師跟我說,可不可以不要拍,因為他擔心可能有外面的人利用這東西攻擊他,雖然我一直跟他強調,我需要的只是他與同事討論的畫面,他們討論的內容是什麼,對我來說並不重要,後來達成共識,我們拍攝的時候不錄聲音,拍攝完成後,所有的影帶都會消磁,他才接受。隔幾天,要拍攝文律師拜會環保署,與他們開會討論的情形,事先也已經跟環保署打過招呼,也強調,只拍畫面,他們討論的內容對我來說不重要,在拍攝前一天,蠻野的子淩來電,說環保署的秘書打電話給她,與她溝通現場能不能不要收音,後來我與子淩討論後,決定不拍了,既然環保署也有所顧慮,那麼就不要讓他們有壓力,做採訪工作這麼久,我們非常尊重受訪者,受訪者也大多信任我們,我了解有些東西還在討論階段,一曝光可能胎死腹中,即使我對兩方面都強調我不會報導他們討論的內容,他們還是不放心,我只能單純的認為,這是法律人的天性吧!

集數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