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農場

採訪/撰稿 李慧宜
攝影/剪輯 葉鎮中

聖經中提到,神向人們說:「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做我與地立約的記號…水不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虹必現在雲彩中。」

四年前,為了尋覓一片無污染的農地,來種植有機洋蔥,屏東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洪輝祥,找到這塊,位於屏東車城四重溪旁的廣大土地。面積1.3公頃,格局方正,休耕七年。這田地的條件,是有機栽培的最佳選擇,不過,開墾過程,卻讓洪輝祥吃足了苦頭。

整整花了三個月,洪輝祥才整好地、鋪好水路、開好田埂。不過累歸累,這段勞動時間,也讓他有所啟發。他想到,彩虹農場如果只是推動有機,太可惜,應該更進一步,向傳統農村智慧學習。

師法傳統農村運作,農場裡不只種作物,也養動物。不過,要如何養動物又不增加環境負擔,可是這群環保人士務農的大考驗。彩虹農場的第一步,就是利用朋友送來的各種回收物,先把雞寮、鴨舍和豬圈,慢慢搭起來。

在彩虹農場,家禽、家畜的食物,不是千里迢迢從國外運來的飼料,而是自己種的玉米、田裡的野草,還有部分米糠或賣相差的葉菜作物。動物們吃的,完全來自農場的生產,而牠們的排泄物,經過發酵、分解之後,又可以成為田裡農作物的最佳養分來源。經過四年摸索,彩虹農場慢慢長出循環式農業的運作經驗。

以彩虹農場為例,一戶小農農家、一甲農地,可以飼養10頭豬、100隻雞,還有部分的鴨和鵝。這些家禽、家畜,不單單是人類食用的安全肉品,也可以有效地處理農場廢棄物。農場內,每一頭豬仔,平均擁有15坪大的空間,還可以自由生活在沙地上,最重要的是乾式飼養方式,不用像集約式養豬場那樣,每天都要用到大量的水,來沖洗排泄物。

彩虹農場能建立循環農業的運作模式,除了洪輝祥的堅持外,還有一群年輕人,願意把吃苦當作吃補。從小在都市長大的黃祺瑋,根本沒有劈過柴,現在已經是個堆柴高手。熱愛台灣文學的李漢鵬,原本只在字海中遨遊日治台灣,卻沒想到現在,正在實踐早期農村的生活美學。

在照顧作物、動物之餘,這些長期在父母呵護下成長的年輕人,也能把自己照顧得很好。他們生活很簡單,也要自己料理三餐,在看似悠閒的農村時光中,已經學會一套解決突發狀況的工作能力。

落山風的季節過了,春風在彩虹農場,溫柔的吹著。鴨、鵝在池子裡戲水,鄰田的農友,偶爾會跑來參觀。農忙過後,大家隨意地坐在樹下休息聊天,到了傍晚時分,土雞們要回家睡覺了!

聖經上提到的彩虹,是大洪水後,神與人們的承諾,期待人們活出豐富生命。在恆春半島上的彩虹農場,則是人與土地的約定,在祖先智慧的帶領下,人要重新與土地,建立更和諧的關係。

集數
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