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馬頭山(上)

採訪/撰稿 李慧宜
攝影/剪輯 葉鎮中 

高雄旗山、內門、田寮三區交界處,有座獨立山頭,因狀似駿馬,而被稱為馬頭山。不過,2015年6月,在馬頭山東側,有個28.7公頃的山谷,被廢棄物處理業者,申請開發為乙級廢棄物掩埋場。由於這個案子即將進入環評大會,掩埋場廠商和反對設場的自救會,紛紛加速遊說腳步,希望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

6月25日,反馬頭山掩埋場自救會的成員,在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的協助下,到台南市舉辦環保團體的討論會。自救會會長高淑慧說:「我們主要是想讓更多的專家、學者,更知道這件事情,也能給我們多方面的建議跟幫助。」成員吳美娥則強調,「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的陳椒華老師長期鼓勵自救會,希望大家站出來,把我們知道的東西,用第一線居民的角度跟大家講。

第一線的情況,住在馬頭山區的居民最了解。75歲的薛梅,從小就在這生活,一輩子沒離開過山村。六月底某天,她手持窄鐵鏟,輕輕敲打著枯葉,四處尋找竹筍蹤影,不到半小時,就採集到夠全家吃兩三天的量。薛梅說:「我們這裡的竹筍是烏綠仔,又甜又多汁,很好吃。可能是因為水氣充沛,所以全年都可以採收到竹筍,我家池塘旁有口井,梅雨過去還冒出很多水」

薛梅的家,是座八十多年的老三合院。屋舍後方的凹地,一整片全是掩埋場預定地,申請業者富駿公司,為了準備開發相關作業,2012年開始進入山林調查。富駿公司顧問侯志勳表示,富駿乙級廢棄物處理機構這次的開發案,總面積大概是28.7公頃,經費大概是數十億左右,容量約470萬立方米,依實際市場的浮動,還有政策變化,預計大概使用年限會在10年到20年左右。

富駿公司資本額五千萬,是2011年11月成立的年輕公司,為了投資、營運掩埋場,跟業界著名的可寧衛公司進行技術合作,雙方調查的第一個重點,就是要確認場區內,到底有沒有地下水脈?可寧衛技術副總經理宋倫國說:「我們在101年,就已經進去鑽了15口地質鑽探井,其中一口有地下水。」

跟著宋倫國,我們來到富駿要設置掩埋場的預定地,期間行經陡坡、竹林、木橋,終於看到他所說的BH-9號監測井。這口井深度20公尺,直徑1英吋。監測到現在,每個星期三,都固定有人來量水位。

宋倫國強調:「2016年12月9日到12月15日間,我們抽了6噸的水,連續觀察兩個月,發現水位回升得很慢,而且跟第一次抽水的水位,一直都差了30公分回不來。大家想想,如果一個地方的地下水豐沛,它很快可以回到原來水位,這口井很顯然無法回到原來的水位。」

身為留美的環境工程博士,宋倫國強烈認為,水位沒有回升到第一次測量的高點,證明地下水的補注薄弱,再加上現場抽水的水質,看到的是泥岩成分遠多於砂岩,這正是掩埋場預定地底下不透水的證據。他說:「這瓶我們取上來的水,已經擺超過二十分鐘,如果它會沉澱,早就沉澱了,你會看到裡面大部分是泥,砂有沒有?有,在底部,黑黑、薄薄的一層。」

此外,富駿公司也向經濟部和自來水公司確認,掩埋場區域並不屬於阿公店水庫或高屏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富駿公司顧問侯志勳出示公文表示:「我們針對敏感區位行文查詢,104年4月,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明確回覆,這部分非屬高屏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我們屬於二仁溪的水系,主要水系是二仁溪,發源處是內門的木柵里,承受水體是下崁野溪。」

但反馬頭山掩埋場自救會,卻還是憂心忡忡。因為當地人的生活經驗是,在還沒有自來水的年代,農家都是在山腳下一處湧泉取水過生活,人們還幫這池水,取了馬槽或馬斗的名字。農民洪春水說:「我們稱這裡是馬斗,那個山頭是馬樁,我們這裡是馬斗,傳說是馬兒喝水的地方。」反馬頭山掩埋場自救會成員黃景自也說:「這口井是我小時候就存在了,附近鄰居一二十戶人家,都會來這挑水,以前水池比較小,可以看到底下湧泉冒出來。」

其次,為了提出科學證據,自救會也在掩埋場周邊,挖了12口井進行監測,自救會執行長黃松宏是負責記錄水位的人。他說:「陳椒華老師叫我們每天量,因為她要數據,我們持續量了一年左右,後來二次環評初審會議後,我跟老師講,能不能一個禮拜量一次,因為廠商每個禮拜三進去場區測量水位,我一起跟著他們進去量。」

花了一年時間,自救會和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共同完成一份等水位線圖,並以此說明,馬頭山地下水如果受到污染,可能會波及高屏溪。陳椒華進一步說明:「自救會12口井,再配合富駿場區十幾口井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這邊的地下水,會往高屏溪自來水保護區流。」黃松宏強調「這12口井是有地下水的,台大陳文山教授說過,這邊的傾角是往東南,如果水位是往那邊跑,變成會污染整個高屏溪,會影響大高雄的民生用水。」

科學數字會說話,可是落差卻很大。主要因為,地下水的有無、多寡,取決於岩體特性,泥岩滲水性差,砂岩滲水性佳,要確認馬頭山地下水的分布與量體,必須先對當地整體地質有所了解。應用地質技師李準勝說:「你會看到這邊的砂岩,譬如說像這邊的厚度,大概一米左右,但是接下來可能又間夾了一些泥岩,再過去還是有夾一些些砂岩。」

台灣西南部的古亭坑層,由一座座裸露山脊組成,這裡寸草不生、山壁陡峭,泥岩層厚度可高達上千公尺厚,也被稱為月世界或惡地地形。馬頭山就是在古亭坑層範圍內,不過馬頭山很特別,它是泥岩地質中的一大塊完整砂岩,屬於砂岩透鏡體,因此馬頭山一帶的地質表現,可以同時看到砂岩和泥岩的組成。

李準勝解釋:「就掩埋場基地和周邊有涉及到砂岩的分布,大概有八個部分,最西邊是以馬頭山為主,是比較大塊的砂岩。」反馬頭山掩埋場自救會發言人龔文雄說,「我們以前沒有自來水,但要有水才能生活、才能灌溉、才能耕種,以前的人有經驗,他們會找石線,有石線就會有水,所謂的石線就是砂岩。」

在掩埋場預定地內,很明顯可以看到泥岩。這些泥岩,有些位於山溝中,飽含水分、顏色較深,有些因為風化或植物根系的影響,進而土壤化。在地質技師的帶領下,也能輕易在邊坡找到砂岩,砂岩大多呈現片狀或塊狀,部分砂岩還緩緩持續滲出水分。

李準勝表示:「我們在這邊可以看到有水的部分,基本上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在土岩介面,就是表土層,經過下雨,滲透到土體裡,沒辦法進到泥岩底下,因為滲透性比較差。另外一部分就是,因為砂岩還是比泥岩透水性好,所以仍然有機會儲存這些水,譬如說砂岩露出地表的部分,譬如說像馬頭山,一降雨還是有機會滲透到裡面,有些泥岩是完全在地表以下,如果有水的話,很可能是地質古老年代所沉積累積的水。」

馬頭山的特殊地質,是最佳的地球科學解說教材,可是在進入掩埋場設置與否的公共討論時,卻使得正反雙方,再度陷入各說各話的困境。

可寧衛技術副總宋倫國還是不斷強調:「這些地下水混濁,是因為主要是泥岩,所以這些水帶上來的時候,都是一些泥,泥是非常細微的,所以量大的時候濁度就很高,你看就是非常混濁,因為泥岩是相對不透水的,如果跟其他地質比較的話,相對它是比較適合設掩埋場。」而反馬頭山掩埋場自救會的龔文雄的解釋完全相反:「其實這裡的泥岩是很特殊的,就像沙漠裡有一片綠洲,所以這個地方很特殊,砂岩滲水性滿好的。」

技師李準勝則說,「當然沒辦法,從岩性來判斷,是否適合蓋掩埋場,但是就整個大範圍來看,泥岩地區因為透水性相對較差,你說要設置掩埋場,這樣的條件適不適合?當然相對來講是比較高一點。」

山雨欲來馬頭山(下) 

集數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