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降的願望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葉鎮中

「設廠的話,新化可能就變成癌症村,我們要一起反龍燈,簽名連署。」趴在靜坐的廣場邊,國小五年級的陳同學,在紙板上寫下訴求。這不單是他一個人的心聲,總人口四萬多人的台南市新化區,已經有四千多位居民連署,反對生產植物保護劑的藥廠進駐…

穿梭在新化市街,從外地回來兩年多的蘇莞婷,從事社區工作。身為新化人,她深愛這純樸的常民生活。熱鬧的生活感,圍繞著老街區,日治時期山區集貨驛站的面容,已經消失,時光凝結在街屋,故事藏在巷弄裡。

九十多歲的老太太,守著店面賣衣服、百年打鐵店的老工匠,大半輩子陪伴農民,雖然因為身體不適不再生產,當老農民拿著鐮刀來求助,他還是拿起槌子,細心修復。



產地直送,最短的食物里程,最新鮮的在地特產,集中在每天的早市,昔日的老街,現在依然是新化最熱鬧的街。想把藏在巷弄的家鄉故事記下來,把新化的美好推廣出去,蘇莞婷時常到處拜訪店家。最近,她和夥伴正計畫發展標章聯盟,透過發行票卷,鼓勵遊客在新化多停留,目前已經有許多店家加入。

帶領蘇莞婷推動社造的許明揚,來自台南永康,因為參與農村再生計畫,來到新化,身為新化社造的火車頭,他懂得新化的美好。離老街不到十分鐘的車程,有全台灣第一座水庫「虎頭埤」,以及林木蓊鬱的中興林場,拉出新化的自然綠帶。「一個鄉鎮,十分鐘距離,就從百年老街來到充滿生態的環境。」新化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許明揚說。

清新的環境、便利的生活、悠遠的文化歷史,讓新化擁有角逐國際宜居城市的條件,這個居民心中的完美生活場域,卻因為龍燈生技公司的農藥廠設廠計畫,造成新化人的集體憂慮。



四月初,龍燈集團舉行破土典禮,居民強烈抗議,因為在這之前,廠方只在2013年,開過一次以英文表達的說明會,與會居民聽不懂,不歡而散,之後卻沒有再進行溝通,破土之日,狼狽收場。

新廠預定地,位在新化區山腳里,除了林老先生的田,周圍有許多農地,當地居民擔憂藥廠進駐,緊急成立自救會。



1950年代成立的龍燈集團,名列全球第八大農藥廠,總部位在香港,擁有多項植物保護劑專利,主要生產基地在中國與台灣。由於位在永康工業區的廠房,已經四十多年,集團籌設新廠房。原本曾在永康工業區另買了1.3甲的土地,但規劃中的新廠,需要更大的腹地,於是集團買下這片原為紡織工廠、面積6.8甲左右的丁種建築用地,以及旁邊的三甲農地。計畫以10公頃的面積、25億元的投資,打造兼具研發與製劑生產的先進廠區,並且配置實驗田,提供800個就業機會。將採用半封閉連續循環方式,來生產植物保護劑。 



龍燈生物科技公司專案經理謝典然表示,植物保護劑與農藥不同,依照配方指示使用,對環境的影響會降到最低,在環境中自然分解。未來新化廠不做中間體跟原料合成,屬於製劑調配廠,原體和添加劑調和之後就包裝出廠,製造過程不會產生廢水,只會有更換生產藥劑時,洗滌器材的廢水。未來產能滿載是55000公噸,年度COD (化學需氧濃度)排放量507公斤,洗滌過程產生的廢水,將嚴密處理。廠房排氣也會加上兩道過濾,達到法定標準才做排放。

但永康廠區生產過程,散發的氣味,讓附近居民滿腹苦水。廠區附近土地已經變更為住宅區,四十多年的老廠房,變得不受歡迎,集團計畫遷廠,台南市政府4月17日受訪時表示,新化預定地已經取得廠房建照,但尚未取得設廠許可。

居民等不到廠商面對面溝通,重重疑慮累積在心頭,4月18日,新化社區發展協會號召成立大目降綠色環境陣線,在老街區武德殿前廣場,發起新化未曾有過的環境運動。男女老幼,用雙手沾取綠色顏料,把手印留在布幔上,也在連署區簽名,表達反對龍燈設廠。天色越暗,居民情緒越激昂。



彷彿為了降火,4月18日當天下午,台南市政府臨時宣佈,由於未在期限內施工,龍燈公司的建照失效。但新化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許明揚認為,撤銷建照或是建照過期,廠方還是有機會申請,將持續抗爭到底。

隔天,同樣的場地,不同的方式,居民靜坐抗議。靜坐場地旁邊的歷史建築武德殿,原本是日治時期警察練武的場所,在修復完成之後,由新化社區發展協會接手活化。龍燈設廠事件,讓身兼大目降綠色環境陣線總召的許明揚,生活完全改變,但他對新化的歷史維護與未來想像,依舊堅持。「文化場域跟自然資源場域串連,就可以爆發休閒觀光產業發展的機會,年輕人就能回來」許明揚說。

在龍燈預定地的另一側,關廟區的埤頭社區,有另一群人,也希望家鄉更好。



忙著替鳳梨遮陽,徐先生靠鳳梨維生已經三十年,有機肥料都是他親手製造。想辦法種出更好的鳳梨,是他身為農民的驕傲,龍燈事件,讓他晚上睡不著。徐先生說「龍燈離我的田差不多200公尺,他買在這個地方,申請小型工業區,對地方影響很多,去科學園區做比較適合,因為那邊有制度、有管理。」

怕農藥的,還有野生動物。新化丘陵延伸到關廟,形成淺山環境,有些凹陷地積水形成埤塘,穩定的水源發展出豐富生態。專長生態觀光的莊孟憲老師,應埤頭社區發展協會的邀請,引導當地人認識動物鄰居。



天氣好的時候,這裡常能見到猛禽在天空盤旋,一處埤塘,一片小森林,在城市與山野間,交織熱鬧的小世界,住著大冠鷲、鳳頭蒼鷹、小雨蛙、貢德氏赤蛙等等。莊孟憲說,從前來調查的時候,附近都是森林,現在很多都變成鳳梨田,雖然林地減少,只要從安全農業的角度操作,還是有機會跟自然共存。

低海拔淺山,常有令人驚奇的新發現。2009年才被學界發表的新紀錄種水草,無柄田香草,目前只在嘉義、台南發現,而且埤頭這一帶的族群量最大。埤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許玓維說「很棒的生態指標,表示這邊的水源還算乾淨,沒有被污染。」



老鷹窟、螞蟻穴,古老的地名,透露環境訊息,然而關廟因為鳳梨價格好,林地正急速消失,這是關廟少數還維持原始生態的地方。許玓維說,龍燈設廠離埤頭一公里多,真有污染的話,是非常強烈的,會比新化受災更嚴重。

同樣是回鄉青年,許玓維與開發賽跑,想辦法留住自然。面對龍燈設廠,埤頭與新化相鄰,同在一艘船上,在抗議的同時,這些有志青年沒有停下社區工作。新化社區發展協會專案經理蘇莞婷表示,我們要讓這塊土地更好,要付的代價很多,如果讓藥廠成立,兩年多的努力就烏有了。

許玓維說,如果新化成功推上國際宜居城市,就會有更多城市想要營造這樣的慢城氛圍,大家的自主認同感會比較強烈,更有意識參與公民行動。



根據工業局統計,截自2013年底,工業區土地未強化使用的面積有364.27公頃,相當於243座林口巨蛋。環保署資料,已經有五萬公頃農地,因為和工廠當鄰居遭受重金屬污染。

當農村遇上農藥廠,再次凸顯台灣農業與工業區位混雜的亂象,經濟與環境的價值取捨,需要傾聽當地人的心聲,需要更多理性的對話。

集數
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