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有機夢

採訪/撰稿 林燕如
攝影/剪輯 葉鎮中

現代人追求健康的生活,有機產業因此成為新興的行業,到處都可以看到有機商店蓬勃林立,不過每個人接觸有機產業的故事不盡相同,吳美貌遇到人生的重大課題之後,人生就這樣奇妙地轉了一個大彎,冥冥中牽引著她走向部落,走向有機。

中午吃飯時間,小朋友們正在盡情地享受美味的有機午餐,每個星期三是新竹和興國小的有機日,在這一天所供應的米飯蔬果,全都來自農民精心栽培的有機蔬菜。

這一道道美味又健康的佳餚,都是原住民部落的農民們,用心轉型的圓夢故事,故事的主角吳美貌接觸到有機種植,是她生命中的重大轉折,在一次身體健康檢查中,她意外發現自己得了乳癌,才開始接觸有機蔬菜;湊巧的是,她所任職的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也計畫輔導原住民轉型,於是在民國九十一年吳美貌開始協助部落種植有機蔬菜。

在還沒從事有機耕種前,花蓮的吉拉卡樣農場跟其他部落一樣,都是使用化學肥料。加入農場的曾金德長老,每次噴完藥就得去看醫生,長年下來施作慣行農法的緣故,他的肝,老早就已經生病了。

賠上健康的代價,卻也沒有讓他賺到大把鈔票,因為傳統銷售的方式,是隨著批發市場喊價起舞,價格很不穩定,想要一個好價錢,就只能期待又愛又怕的颱風來到。

吳美貌接觸部落後,想藉著有機種植讓部落經濟有所依靠,每次來到部落,都帶來更多的資訊跟村民分享,剛開始輔導村民做有機的時候,所結出來的果實,歪七扭八,賣相很不討喜,其他族人都嘲笑他們是傻子。

吳美貌看到傳統產銷系統的問題後,用合理固定的價格來收購作物,增加農民耕種的信心。未來她還計畫提升作物層次,讓部落種植高經濟的中草藥,可以提高產值,這樣一來,不但使環境不受傷害,也能替部落經濟找到新出路,吸引青壯人口回流。

有機農場的成功經驗,讓台東海端鄉新武部落的台北媳婦柯麗貞,想要把家鄉部落農業轉型為有機耕種,卻不知道該如何著手,特地找來了吳美貌,跟大家分享有機耕種的經驗。

土壤是從事有機農作的基礎,所以每次到了新環境,吳美貌都會測量當地的土壤,去判斷該如何做調整,才能讓土地恢復活力。從小就住在新武部落的打琥牧師,也發現土壤的長相,跟以前不太一樣,過去雜草叢生的土地,現在只剩下零星的物種。

一路走來,越來越多部落,認同有機的理念,也看到未來發展的商機,想要加入有機的行列,目前的作物產量已經不成問題,但是轉型期間無法取得認證,在銷路上會有所障礙,沒有認證標章就無法在正常的有機通路上架,於是吳美貌和幾個朋友成立了圓鄉有機生活館,讓部落的有機蔬果有固定的銷售平台,經營兩年後由原促會接手。

每個星期有兩天,各地的部落都會送來新鮮蔬菜等著裝袋銷售,塑膠外袋上斗大的「一顆種子、一個希望」字樣,正是部落想要傳遞的心聲,這裡除了負責管理的劉佳雯以外,其餘員工都是原住民,小小的店面看起來貨物不多,都以陳列當季蔬菜為主。

不過要長期經營下去,如何尋求大量又穩定的出路是很重要的,吳美貌想到跟學校合作,推出每週一次的有機日,沒想到大受好評,每個星期三就是供應有機午餐的日子,讓小朋友吃的健康又安心。

吳柚校長更進一步推廣零廚餘的觀念,過去的飲食習慣,讓我們總覺得要供應過量的食物,老是擔心不夠吃,反而容易造成食物的浪費,造成腸胃的負擔。好吃的有機蔬菜,挑選後剩下的菜葉,自然也不能浪費,是製作有機堆肥的最好來源。

「有機日」活動,是小朋友環境教育的最好方式,像是教導他們自己做有機堆肥、打理菜園等等,把有機的觀念融入校園。從偏遠部落到鄉間小學,這一群人,努力的實現原鄉有機夢,他們有著相同的理念,就是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好。

有機生活不但帶給我們健康的身心,也是吳美貌一雙飛翔的翅膀,帶著部落一同追逐夢想。

側記

和原住民相遇,你很難不注意到他們樂天知命的態度,在大自然底下成長的子民們,擔心的不是名牌、不是美食,只要可以溫飽,他們就可以很開心的過生活。

我們隨著吳美貌拜訪台東的新武部落,問了打琥牧師聽完演講的感覺,那天,吳美貌說的是人和土地的關係,打琥牧師說:「這是我們早就在做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我們就是這樣啊!」是啊!其實,我們只是回到原先就該對待土地的態度而已。

集數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