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禿海岸|脆弱的海岸保護機制

撰稿 張岱屏
攝影 陳志昌

在花蓮溪出海口附近,海岸山脈的起點處,有一片花蓮地區僅存的沙丘,當地人稱它為嶺頂沙丘。強勁的海風、含鹽的沙地,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一般的植物根本無法生存,但是卻有一整片海濱植物,在沙丘上匍匐蔓延。這些生命力堅韌的海濱植物守護著沙丘,也蘊藏著美麗豐富的海岸生態。但是,綠意盎然的沙丘,竟在一夕之間被剷為平地!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十二公頃的海岸變成光禿一片?又是什麼樣的法規漏洞致使整個沙丘生態被連根拔除?

嶺頂沙丘位於海岸山脈、花蓮溪與太平洋的交界,是認識東海岸地形地質與生態的寶庫,也是老師們最喜歡帶學生進行戶外教學的自然教室。對於許多經年累月在這裡做觀察的老師與學生來說,這個春天真是令人心痛的季節。就在今年二月底,怪手與挖土機開進嶺頂沙丘,整片保安林被鏟除得一乾二淨。這裡曾經是寄居蟹的家、環頸雉的領地、蝴蝶與蚱蜢的天堂,如今全部光禿禿!

民國七十五年,內政部公告「台灣沿海地區自然保護計畫」,北起花蓮溪口、南到卑南大溪口之間,被劃為「花東沿海自然保護區」。打開地圖,嶺頂正位於自然保護區的範圍內,依規定自然保護區「非經依法核准 不得改變原有地形地貌」且「除必要安全設施外 禁止其他建設行為」,為什麼業者卻敢肆無忌憚地開發。

原來,想要開發嶺頂沙丘的「壽豐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八月就向花蓮縣政府申請,將保護區土地變更地目為「農牧用地」,而縣政府也根據民國七十六年內政部的函件--「自然保護區內之非都市土地,於編定公告前已供農牧使用者自不列入自然保護區,可依編定當時土地使用現況更正編定土地使用類別」,准許其變更,地主便以整地為由,砍伐其上十二公頃之海岸林。

東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花蓮管理站主任李耀騰指出,內政部公告的沿海自然保護區僅屬於行政命令,它的母法應屬於海岸法,但海岸法遲遲未通過,以至於目前公告的十二處海岸保護區缺乏法令保障,常面臨土地使用類型變更的衝突,以及私人土地權屬的問題。嶺頂自然保護區慘遭破壞,更凸顯了台灣沿海自然保護區的困境。

目前花蓮縣政府已經依據水土保持法,向業者開出最高三十萬元的罰單,並限期恢復植生覆蓋率。毀掉十二公頃的海岸林只在一夕之間,但是要多久才能恢復原貌?馬鞍藤、草海桐、林投樹...這些生命力堅強的海濱植物,可以抵擋強風、適應鹽化的土地,卻無法在人們追逐利益的腳步下有任何的生機。如今,光禿禿的海岸,直接暴露出海岸保護機制的無能與脆弱。

集數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