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輕的未來

採訪 陳佳利 林靜梅 李慧宜 林燕如,撰稿 林燕如
攝影 陳柏諭 葉鎮中 張光宗,剪輯 張光宗

震耳的鞭炮聲中,高雄縣林園鄉汕尾地區,家家戶戶都擺起神案,恭迎關聖帝君的遶境活動正在熱鬧展開,希望能夠為地方祈福消厄,在誠心祝禱中,香煙裊裊上升,世代居住在林園鄉的居民們,三十年來一直有個心願。

來到高處往下看,高高低低的巨塔,像是外星球的都市,1973年國民政府大力推動十大建設,在高雄縣林園鄉,規劃了佔地395公頃的石化專區,其中中油就佔了98公頃,差不多是四分之一的面積。1978年運轉的中油第三輕油裂解工場,負責把大林煉油廠提煉出的輕石油腦和重石油腦等產品,精煉為乙烯、丙烯和丁二烯,是化工廠和橡膠工廠的重要原料來源,提供我們日常生活所需。

但石化工業製程繁瑣,機器元件複雜,如何防範逸散的空污問題,一直都是管理上的難題,再加上地下水污染的疑慮、林園地區居民健康風險的考量,都是當地人士關心的環保議題。

營運三十年之後,因為設備老舊,中油計畫把第三輕油裂解工場更新,他們採用先建後拆的方式,規劃在中油廠區內,重建一座35公頃的三輕工場,更新後的乙烯年產能,將從原本的二十三萬噸,擴充到最大年產能八十萬噸,預計要花三年五個月的時間。2009年動工,2012年完成建廠,完工後再拆除舊的三輕工場,總經費預估要花469億元。

不過中油提出的三輕更新計畫,卻遭到環保團體和當地居民的反彈,歷經環保署五次初審會議、三次專家小組會議,結論反反覆覆,形成經濟與環保之間的拉鋸戰,2008年年底,環評大會敲板定案,做出有條件通過的審查結論。

為什麼更新設備會引起環保團體的反彈?主要爭議有幾點:首先是乙烯的年產能從23萬噸增加80萬噸,產能增加將近四倍,但空污量卻只有減少10%左右,二氧化碳則是增量96萬噸,長期關心此案的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認為:『污染幅度至少要減半,才能通過』,尤其中油三輕是石化業上游原料供應商,擴產通過後,也會帶動下游廠商跟著擴廠,屆時林園地區的空污總量,勢必會增加更多。再來是林園居民的健康風險評估尚未做出之前,就急於通過,未來要是評估出來無法承受時,建廠事實已造成,將更難處理。

贊成更新擴產的人士則認為,中油擴產後,能帶動地方經濟,連鎖的供應鏈會跟著運作起來,是拼經濟的最好方式。中油預估,在施工期間,會創造大約兩千名的短期就業機會,營運後廠內人員也會增加六百多名就業機會,周邊則包含飲食、交通等等,中油樂觀的表示,會有一萬名左右的就業機會。

整個林園工業區共有二十七家廠商,有二十六家是從事石化相關產業,來到林園石化工業區,空氣頓時滯重起來,沿著村莊走一圈,不論從哪個角度,都很容易看到煙囪和燃燒塔,在不斷上升的氣體中,有的是無害的水蒸氣,有的是在燃燒有害的揮發性氣體。當地居民可以說,這三十年都跟著有臭味的空氣一起生活,過去的林園是一個小漁港,靠近海捕撈和養殖業為生,每年還會有豐美的烏魚季來到,替當地居民賺一筆過年前的零用錢,當地居民常笑說,這是老天爺給他們的大紅包。但石化業進駐後,地下水含苯的疑慮,讓沿海養殖漁業受到影響。1988年林園鄉爆發林園事件,林園區的工廠污水排放到林園大排,造成魚群大量暴斃,養殖業損失甚鉅,鄉民們難以承受,紛紛包圍污水處理廠,創下13億元賠償的天價。

當年也曾經參與林園事件的吳森雄,說起這件往事,仍是義憤填膺。他激動地說,每次地下水要是抽起來有臭油味,他就換地方抽,到現在地下水井已經挖了十幾個了,就快要挖到海邊去,再不改善就是逼得他們要跳海。

鄰近的村落,隔個圍牆外就是中油石化廠區,北汕村的婆婆說這裡沒有自來水,只能抽地下水用,有時候抽起來有油味,晚上睡覺時三不五時也會聞到陣陣臭味,看著這一帶空盪盪的住家,婆婆說很多人都搬走了,但她又能搬到哪裡去?

和中油石化林園廠當鄰居,村民的生活不好受,中油也知道,所以每年花在敦親睦鄰的活動費用林林總總,在中油敦親睦鄰工作要點上寫著,清楚說明補助方式有公益活動和公益建設兩種,要申請補助,統一由地方政府或鄉鎮公所來撥款,但這樣的方式,容易變成政治人物酬庸的工具,資源被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上,缺少整體的環境改善計畫來降低當地污染。

以這次的三輕更新計畫來看,林園鄉公所提出的二十七條公益建設附帶條件,中油要付出四億到五億的費用,其中包含中芸漁港加油碼頭基座修復、汕尾地區聯合社區活動中心、林園鄉行政中心新建等等,林園鄉公所提的公益建設,都沒有以改善當地環境的思維來著想。環保團體認為比較好的回饋方式,應該用在監測居民的健康狀況和改善當地的環境品質。回饋金的發放方式應用不當,很容易就變成腐蝕人心的毒藥。

環境權的公平正義,往往也成了被忽略的一環,當地居民犧牲生活品質、周遭環境,卻只有領到每年一桶瓦斯的補助,和林園工業區的石化產值相比,形成強烈對比,這些利潤都到了誰的手中?他們不應該替這些居民的未來打算嗎?

從三輕的更新擴產案我們看到,未來石化業如果繼續發展下去,這些困擾還是很難根絕,未來石油總有枯竭的一天,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只有腳下的這塊島嶼,台灣所要面臨的是產業轉型的問題,環保署也表示,未來將會進行政策環評,但不能只是喊口號而已,現在的不景氣,正是推動產業轉型的大好機會,如果老是拿台灣的環境風險來投資,台灣的未來會在哪裡?  

誰都不願意住在石化工廠旁邊,從高雄縣政府民政處的資料可以發現,林園鄉從九十七年起人口就有下降的趨勢,從九十七年一月份的71,395人到九十八年一月份的70,961人。如何改善居住環境,讓當地環境變得更好,減少居民對污染對健康的疑慮,才是當務之急。

集數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