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向何方

採訪/撰稿 陳寧
攝影 陳添寶 陳慶鍾,剪輯 陳添寶

農曆春節過後,是彰化大城的小麥收割季。三年前,大城農民開始在冬季休耕期間,用友善農法種植小麥,如今面積已達到兩百公頃,是全台之冠。台灣少見的麥田風光,成為新興的觀光景點…

風頭水尾的彰化沿海地區,一向被認為不適合耕作,耐旱的小麥,卻十分適合這裡的環境。五十年前,大城曾經是小麥產地。現在他們除了復耕小麥,也開發出小麥飯、小麥手工皂、爆麥香等加工品。走進潭墘村,好幾戶社區媽媽家中廚房,都忙著製作爆麥香,成為村子裡最新的家庭副業。

潭墘村居民三年來努力社區營造,並打造在地經濟,但村子北方,一片二十五公頃的台糖地,卻傳出要開發產業園區,讓他們十分憂心。

2011年,總統馬英九宣布國光石化不在彰化開發之後,為了回應部分地方人士對於地方發展的渴望,拋出經濟振興方案的大餅,國發會規劃了包括交通建設、農村再生、風力發電、生態旅遊等十幾項計畫,預計四年內要在大城投資一百億。可望解決當地就業問題的產業園區,也是其中一環。

2014年,產業園區進入二階環評,今年2月11日,環保署舉行二階環評的範疇界定會議,居民特地北上,表達希望園區不要開發的心聲。

在經濟部工業局的規劃中,預計引進的產業,除了農產品加工,還有風力發電的機械製造業者、建材業者和運輸倉儲業。此外園區還有個例外規定,如果有不在這幾個類別中的廠商想到園區設廠,可以向工業局申請,經過核定就能進駐。

然而居民對於產業園區要引進的產業,至今仍十分不了解。在大城,農業和畜牧業是目前最主要的產業,他們擔心工廠會帶來水跟空氣污染,影響農作物和飼養的各種動物。

儘管工業局承諾會做好污染管控,園區廢水會百分之百回收,不會排放到園區外,也會加強與居民的溝通,但要如何重新得到民眾的信任,將是一大考驗。同時更有猛禽研究者指出,產業園區預定地是保育等級第二級的黑翅鳶棲地,一旦開發,將衝擊黑翅鳶生態。

這片二十五公頃大的園區,是否真能成為帶動地方發展的解藥?

自從國光石化設廠爭議以來,希望增加在地就業機會的呼聲,在地方上一直沒有間斷。這群在地農民,透過發展小麥、雜糧產業,正走出另一條不同的道路,或許有一天,這片土地能用另一種方式,將外地遊子,帶回家鄉。

集數
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