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關鍵字

濁水溪河口的生態綠洲|脫離「攪飯配沙」的日子

2023-06-18

濁水溪全長186.6公里,是台灣最長的河流,出海口在雲林麥寮與彰化大城間,河口寬度約6公里。過去河口常常泛濫,加上風沙漫天,長年進行治理,十多年前開始,透過生態工法抑制揚塵,同時打造一片河口生態綠洲。

【穿梭島嶼20年 污染篇】焦土 台鹼安順廠

2019-01-07

1960、1970年代,工業發展,帶動台灣經濟起飛,發展期間,卻伴隨諸多代價。填海造陸,煙囪燃燒,漁業資源與空氣品質,節節敗退。毒埋土壤,地下水跟著污染,人的健康也隨之犧牲。與毒共存,如何能解?工業遺毒史,有沒有終結的一天?

【穿梭島嶼二十年 河流篇】重生 二仁溪

2018-12-03

相較於淡水河,二仁溪的命運更是坎坷… 在蘇水龍記憶中,兒時的二仁溪,是條充滿生命力的河流。60年代高雄港拆船業發達,有商人將美國的電子廢棄物也運過來,找台南灣裡的業者處理,開啟二仁溪的廢五金年代。 當時台南灣裡與附近村莊,幾乎家家戶戶都投入廢五金產業,回收其中的黃金白銀,蘇水龍也曾參與其中。很長一段時間,二仁溪兩岸瀰漫著酸臭煙霧,業者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燃燒電纜線,酸洗廢水直接排放到河裡。...

暴雨下的治水工程

2017-06-12

一場暴雨,在台灣各地造成不同災情,氣候專家指出,氣候變遷帶來的超大雨量,成為致災原因。但是許多災情背後,是否只因為雨量致災,必須進一步調查與分析,從暴雨發生思考人類工程的問題…

彰化農地污染記

2013-09-09

鎘米的烙印,讓彰化農地始終難以擺脫污染惡名。然而,2013年6月,這裡又傳出了農地遭受污染...

今晚跟你說石化_上篇:向前向後—迷霧中的石化之路

2010-10-11

海島小國台灣,有山有水氣候宜人,成就台灣成為魚米之鄉。然而50年代起,政策轉向工業發展,台灣島快速轉變成石化島、科技島。魚米之鄉也快速變成煙囪的故鄉。民國35年,國民政府接收日據時代、高雄左營半屏山麓的海軍燃料廠,更名「高雄煉油廠」,之後石化工業歷經4年經建計畫、10大建設、14大建設,見證台灣煙囪工業發展史。在一切為經濟的年代,石化工業踩著土地的傷、人民的痛,撐起台灣經濟奇蹟。然而經過一甲子,在氣候變遷、人心思變的21世紀,人類開始反思工業汙染的代價時,台灣還要持續往石化王國挺進。向前、向後,迷霧中的石化之路,究竟該怎麼走。

搶救雙溪實錄

2009-01-05

雙溪河流經台北縣貢寮鄉雙溪鄉,是北台灣第四大河川,也是大台北地區少數不受污染、依然保留原始河岸的河流。往溪裡仔細瞧,你會發現鱸鰻、日本禿頭鯊、台灣石賓、毛蟹等回游性魚類的蹤跡。往兩岸望去,只見野薑花沿著溪流綻放,為雙溪河點綴著素雅的淡妝。

【卡玫基颱風】淹沒「溪」望|美濃溪水患整治

2008-08-04

美濃淹大水,年年破記錄,去年打破八七水災,今年淹水深度突破兩公尺,再次超越去年。讓人不解的是,美濃溪整治工程已經進入後期,為什麼水患會越來越嚴重?是不是政府的整治策略,長期以來都太依靠清淤築堤,而忽略了整條河川的環境保護?而多頭馬車的水利主管機關,可不可以進行區域性的整合規劃呢?美濃經驗,告訴了我們一個可貴的答案。

石門水庫119

2008-03-03

民國九十三年的桃園大停水,逼得政府不得不正視石門水庫的問題,而在九十五年通過石門水庫整治條例,撥出250億特別預算來進行整治。集水區的保育也在整治的重點目標之一。長年來,政府總是認為是超限利用造成崩塌,而崩塌又讓水庫淤積,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是否都能夠用特別預算來解決難題?而政府對於集水區內的土地規劃又是如何打算的呢?

一杯清水,兩百五十億|石門水庫治水預算花大錢

2008-03-03

民國九十三年8月,艾利颱風來襲,新竹桃園山區降下四十年以來的最大豪雨,雨水夾帶泥沙自上游而下,供應桃園地區民生用水的石門水庫成了泥漿壩,桃園人也開始了連續18天無水可用的惡夢。

體檢員山子分洪

2005-02-21

基隆河淹水是大台北民眾痛苦的經驗,引洪入海的員山子分洪工程在納莉颱風肆虐後,政府以最快速度核定動工,三年時間,趕工完成一條2.5公里的分洪道。93年三度提前啟用,雖然降低中下游淹水危機,大量挾帶黃泥的淡水進入東海卻造成海洋生態危機。員山子分洪對環境的衝擊有多大?至今沒有詳細的研究報告,但提前分洪的經驗,卻突顯許多問題。 基隆河由於自然排洪條件不佳,加上兩岸人為開發與水爭地,...

濕地的記憶|宜蘭五十二甲濕地

2004-12-20

宜蘭,一個到處都是濕地的地方,以前總躲不過淹水的惡夢,在生態旅遊興起之後,每一個社區,又企圖以濕地與水鳥創造希望,真實的到宜蘭走一趟,想要了解在包裝美麗的社區再造之下,每一個濕地真正的樣子,她的歷史,她的生態,她的未來,她的問題,除了發展生態旅遊之外,是不是還有別種可能性呢?

頁面